从日料餐厅的一道菜品发展到独立专门店,再到成百上千家门店的连锁经营品牌不断涌现。寿司,这个充满小资情调的外来品类,正变得越来越平民化和本土化。
“还记得前几年,寿司真的太火了,满大街都是,走几步路就能遇见一家,可是现在倒了好多,不少以前很火的牌子现在很少见了,很多大牌子也缩减门店,经常打折促销......”
最近,一位餐饮人告诉小编,据他观察,寿司品类这两年明显比以前沉寂了许多。
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8月13日,“中国餐饮营销力峰会”重磅揭晓了“中国餐饮(细分品类)三甲品牌”榜单。在寿司细分品类中,N多寿司、争鲜回转寿司和元气寿司榜上有名。
笔者分析榜单和评选数据时发现,原来寿司品类已经孕育了不少门店数众多的连锁品牌,部分头部品牌门店更是已经超过家。
不过,虽然头部品牌的发展可圈可点,但近年来,业内唱衰寿司的声音也一直不绝于耳。这样的矛盾从何而来?目前,寿司在国内的真实发展情况究竟是怎样的?存在哪些问题,又有哪些机会?
△中国餐饮(寿司)三甲品牌01从火热到平淡,寿司在国内的发展历程
笔者梳理寿司的发展脉络发现,从上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到现在,寿司在国内的发展可以划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九十年代,是寿司积蓄力量的萌芽期。
改革开放后,日企是第一批进入大陆投资的外国企业,随着日本企业人员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增多,寿司作为日料最流行的品类,也在国内传播开来。
此时的寿司,大多是高级酒店日料餐厅中的一类菜品,同时如日本的元气寿司等外资品牌也开始进入中国的。
90年代末,在经过一段市场教育后,国内开始诞生一批本土品牌,如禾绿回转寿司、万岁寿司等。
△元气寿司。图源品牌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