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谷仓产品家(ID:gucangchanpinjia)
年9月1日,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小米生态链掌门人刘德在混沌Mini创业营分享了小米和小米生态链一路走来的经验。演讲持续两小时,内容十分丰富,本文将其中的精华整理发布,共约字,阅读约需40分钟。全文很长,但非常值,建议纳入收藏夹。
大公司是时代造就的
其实在中国做公司非常容易,因为中国是个大市场,大人口。尤其是做一家小公司,兄弟们努力打拼总是可以的。我以前做过小设计公司,其实很舒服。做到中等规模,就不舒服了,较大的规模会好一点。小公司可以合理避避税,所以活得很舒服。我们看了很多小公司,财务数字非常漂亮,结果进一步看,利润都是避税那一部分。
但是做一家大公司很难,我要把这件事情说透。这是很沮丧的一件事情,因为跟你个人没什么关系。大公司都是时代造就的,你踩在时代的风口上,而且很幸运没有做什么错误决策,就可能成为大公司。如果没有这样的机会,不管你多努力都是人力所不及的。把这个问题想清楚,你去寻找机会逻辑就完全不一样。
什么行当能赚到大钱?在过去若干年,如果你没有从事房地产,非常难赚大钱——这个大钱指上百亿;如果白电企业高速增长那几年你没有做白电也挣不到;再往后,如果你没有做互联网也挣不到;中间没有做煤炭能源也挣不到。
有时候挣大钱跟个人好像没关系,很多煤老板不知道自己怎么忽然间就有钱了。那个时代来了,一下子就有钱了,手上很多现金,他觉得这才是事业,然后又借了几亿买五个大煤矿。忽然间就破产了,都不知道怎么没钱的。所以我们这样一个时代,要挣大钱也好,要做大公司也好,如果你不看清时代大规律的话,你都不知道怎么就成了,也不知道怎么就垮了。
我们内部经常反思,当年我们怎么会做成小米呢?说到底就两个字,运气。赶上了一个巨大的时代机会,我们时间点判断准确,恰好那两年也很幸运,没有其他人看到。不但有风口,风口上还只有你,所以不是我们这些人有多么聪明。
有了这样一次从零开始做亿的经验,我们愿意分享出来,因为这个经验我们没有权利私藏。我们还是运气好嘛,既然是运气因素,就应该分享出来,所以我们到各地去讲课,我们是不收费的。为什么呢?两个原因。
第一,当一家公司作大,公司本身不属于任何人了,它属于时代和社会。前两天,我们三个人刚到上海,找了个小店吃饭,我们三个人吃了31块。我们很感慨,其实挣钱是没啥用的,因为你花得掉的,尤其还是在上海这样的地方,就那么多。一家公司做大了,它是社会的财富,有这个观念以后,你发现公司反而好挣钱了。因为你认为公司是你家的,当你看着巨大财富,会谨小慎微,患得患失,动作变形;当你觉得公司是全社会的,你无非是个打工者,还挺高尚,这个过程里动作不变形。我这么讲大家可能不一定都赞成,但是这是真实的。
第二,大公司还承担着另外一个作用,一个精神财富。我们做小米成功,鼓励了一代年轻人出来创业。早年很多投资人问创业的兄弟,你凭什么能干成,他们说小米都能成,我也能。这个逻辑就是小米是一个精神财富,鼓励年轻人做创业。我们更要守好这个摊子,不能失败,如果我们失败,会打击很多人。
懂吃亏,能取舍
我们刚干生态链是年,那时不像现在这么忙,正赶上手机业务也非常好,各界的大佬儿都来小米交流,我又很闲,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企业家,这个过程非常有意思。
有一次,我们见到一个企业家,他有两次操盘过千亿大公司的经验。然后我就问他,我们知道时代机遇是成就一家大公司的最大外因,那最大的内因是什么?他非常简单地说了两个字:吃亏。如果一家公司,懂得怎么样吃亏,而不是占社会的便宜,就有可能成为大公司。
听他讲完,我想起以前读过一个文章,有人问李嘉诚,做这么大的买卖到底有什么秘诀。李嘉诚说,就是能挣十块的时候只挣八块,留两块给别人。这跟做人差不多,知道怎么吃亏,才有可能成为一家大公司。这就是为什么我后来在做生态链的时候,很多地方都本着吃亏原则。吃一点亏,会换来巨大的机会,这是为什么我们三年里投了家公司非常优秀的硬件公司。
我还见过碧桂园的杨主席。我们发现碧桂园不是一家房地产公司,它的思路和理念跟我们做小米的逻辑是一样的。我们双方分享后,觉得我们都是一样的。互联网公司使用互联网产品圈用户,圈到用户以后提供各种服务。我们是在一个虚拟空间里来圈,而碧桂园就更实际一点。去看过碧桂园小区就知道,所有的生活所需,从学校到银行,通通在里面。
我们就让他分享一下,做大公司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杨主席说,首先要干最大的市场。那时候我背对着窗,他正对着窗台说,你看城市是由什么组成的?城市是由房子组成的,我年轻的时候觉得房地产是最大的市场,于是我要干这个最大的市场。小米做生态链期间对此有真实的感受,如果这个市场足够大,那么切下一小块也很大,所以要做最大的市场。
第二个,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好多公司不专注,什么都想做。碧桂园不进一线城市,当时在上海还有个汤臣,后来所有业务差不多都是在三四线城市里了。他注意取舍,有些地方要取,有些地方要舍。在三四线城市里,碧桂园是性价比最高的。从民族性上讲,世界各个民族都很重视性价比。不单是中国人,我们在印度发现了印度人也是,其实美国人也是。世界各民族,性价比都是大杀器,这是从民族性上说。消费者习惯上讲,这是竞争的终极阶段。任何一个产业急速发展充沛竞争后,最后都落到性价比逻辑上去。
我们很幸运地在做手机,手机产业的竞争是走在所有产业前面的。我们经常说手机是明天的生意,因为跟其他产业竞争比太激烈了,体现出任何一个行业进入到终极竞争时是什么样子。不信过几年你看,很多产业都会进入到性价比竞争。
性价比竞争有几个特点。第一是寡头出现。今天手机就是寡头,全中国就五个牌子。然后是性价比竞争。最后一点很重要,老板是产品家,老板自己非常懂产品。过去公司是以管理先行,一个好的管理者带着一堆人,在一个框架里进行市场竞争。今天是一个产品家在第一线跑,带着一堆人投入市场竞争,今天的竞争是产品为王的时代。杨主席说,我是个泥瓦匠出身,我看到一个建筑,它的成本是多少我都知道。所以他是非常懂的。今天的竞争越来越精妙,一把手如果不是产品行家,你根本竞争达不到那么精妙的状态。今天我们打手机这场仗,它是个精密的设备,老板不懂产品,整个企业效率都会低。
既要准确判断明天,也要有既有优势
当年做生态链之前,我们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机会——年,我们觉得IoT时代可能悄悄来了。我们认为整个互联网分成传统互联网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互联网就是PC时代,成全了像联想这样的公司。当手机有电脑属性就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成全了小米这样的公司。互联网有可能出现第三个阶段就是Iot时代,万物互联。在这个阶段,所有设备都可能是联网的、智能化的,联网设备的数量可能几何数级地增加,这个过程有机会成全一个大公司。
年下半年我们看到这个机会,但是当时手机战场打得正激烈,所以我们没有队伍也没有精力来做这件事情。怎么办?我们通过投资的方式,去投那些创业者和生力军,我们一起打赢和捕捉IoT这个巨大的机会。这是为什么我们要做生态链。
那时,我们要想的一件事,是我们自身有哪些优势。我觉得任何人干事情有两点很重要,第一是要判断明天是什么样的。如果你比别人早知道一点明天是什么样的,无疑有巨大的竞争优势。我们小的时候都幻想过,先知先觉有多好,那时我们判断明天是个IoT时代。
第二是要剖析自己今天的优势是什么。这很重要,因为不能干平地起高楼的事情,一定要在既有优势上做事情,尤其到我们这个年纪。当你发现既有优势跟明天有交集的时候,你是非常幸运的,你放大这个交集就没问题了。当你发现既有优势跟明天没交集的时候,你要改变自己,因为明天不是你的。那时小米干了四年,我们盘点了一下手上有什么什么优势呢?我们总结一下,大概有这些优势。
第一个是团队。四年时间,我们每天都是6x12小时工作,体会别的公司数年时间的成长和经验,我们锻炼了一支强有力的队伍。
第二个是有品牌的热度。世界上牌子多了,但是有热度更重要。热度就是别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