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大家分享的《翠鸟游虾》这两张画相似度也是非常高的,石头上站着翠鸟,下边游着一群虾。这两幅都是真迹。为什么有这样一个论断呢?我们也说过,白石先生也有几张作品构图很类似的,而且都是真迹的情况,例如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齐白石全集》,书画作品的最后一卷里倒数的那几张牡丹,相似度就非常高,可以说,都像是孪生姐妹似的。齐白石真迹作品《翠鸟游虾》其实,构图类似度很高的作品,一般情况下,是画家本人非常喜欢这个题材,多次重复地来画;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市场需求,市场上喜欢这个作品,人家来订画,真金白银放在这儿,画家要卖画要谋生的,所以要重复画。但是重复地画有重复的方法,一个大师即便再是重复之作,肯定也不会是一模一样的。因为大师有大师的尊严,他在画画的过程中,会体现一些微妙的变化。齐白石真迹作品《翠鸟游虾》收录于:齐白石画集·花鸟卷齐白石画集·花鸟卷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旗舰店¥29.8购买您看这两幅画就能看出来,类似的构图,都画的虾,但是我们能看出一种信息来:右边的这幅,画的年代应该比左边的这幅要早,从他画的虾上可以看出来。因为齐白石是以画虾名世,但是画虾的过程他分为几步走。右边这幅的虾,从风格上讲,应该偏向早期向中期过渡的阶段。在白石中期以后,他才发现了画虾很关键的一笔,要在虾头上,要用最重最浓的墨点上一点,要“浓破淡”。加上这一点,这虾体积感、质感会不同。大家都知道,虾头有透明感,看得到壳内的一些消化器官。这“浓破淡”就把虾头部的透明感和体积感表明出来了。而在这幅画里我们看到,这些游虾整体形象还没有后期那么生动,也没有“浓破淡”的那一笔,属于早期向中期过渡的阶段,特征是非常明显的。虽然它姿态还不是中后期那么生动,但是笔墨之间已经透出大师气象,这是我们能看出来的。看左边这幅,时间已经更向后了。他加上了这笔“浓破淡”,体积感已经出来了(见下图)。真迹一局部这时期的“浓破淡”就是一个特点。而后期,同样是这一笔浓墨,他把笔道点下去再拉长了,这一笔之处看细节,变得很不同。往往这一点,您会解读出丰富的信息在里面。真迹二原图我们再看右边这一幅,有人会觉得,石头最下边是不是有点画得不好?为什么这么说?您看,用浓墨画起了一个巨石,最下边这一块有点淡墨,这是怎么回事?我记得,当初我跟我的老师学画的时候,老师告诉过我,画好一幅画,应该把它挂上墙,整体来看一看,有什么地方画得不好的,要找补一下。不能说,因为是大师,画完了一笔不易,改都不能改,增一分太肥减一分太瘦,这种情况只是传奇。真正的作画过程中,还是需要精益求精,还是要找补一下的。但是大师的找补,跟一般人细碎的掩饰作伪的情况,有着本质的区别。您看,同样是用淡墨找补了几下,这几笔淡墨走得也是坦坦荡荡、磊磊落落。这就是大师的气象,即便是找补也是如此。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7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