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古玩收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作为一个这方面的爱好者,经常听到古玩市场中流行着“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这句老话,但是我不断发现过去开张吃三年的古玩市场,如今却越来越萧条,我认为是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现在古玩经营场所的拥有性质与以前不一样,以前的店铺运营支出比现在少,而现在的店铺则多过去的古玩店铺大多是经营者的私有财产
古玩店铺与其它商品店铺一样都具有一个固定的场所,而旧时的古玩店铺都是经营人自己家里的房子,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自己的私产,里面的货品是店主从各种渠道收集而来,或者是自家家传之物。另外,一件古玩出手周期的长短由其种类、品相、稀缺度、市场欢迎度、历史背景与收藏价值等诸多因素来决定的,而不像人们平时所用的快速消费品那样出手迅速,藏品一时卖不出去,店里压个几年都很正常。
尽管如此,由于店铺是自己的私产,店主除了日常的货品维护开支外,却没有每月应付房租与物业等压力。
各类古玩价值也各不相同,已经出现少部分“吃螃蟹”的收藏爱好者,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拥有了少部分精品,而普品大量流向现在的古玩市场古玩就是先人们所用的各种日常物品,随着时间的拉长,这些旧物的价值就显现出来,但这些价值都是又它们自身的历史背景、存世数量、使用对象、材质与当时的使用者身份等各种因素来决定的,并非越老越值钱,例如一个宋代的民窑瓷器由于现在存世量很大就低于存世量少的清代官窑瓷器,再例如清末民间所用的小型玉佩与银器现在市场上也很多,喜欢的人花个几百元也是可以接受的。
我们在回过头来看古玩收藏的轨迹,抛去民国之前的收藏旧况不谈,往前倒推来看,精品存世的辉煌期在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开始的,而那时候大部分人的生活条件都不如现在,故具有初步收藏意识的人(例如北方的马老爷子与南方的蔡老爷子)占少数,而这些人并非天生就具备丰富的各类古玩知识,只是出于对古玩的浓厚兴趣而入手了不少藏品。
他们的知识也是在不断地交“学费”、耐心地听“故事”、频繁与对方砍价与全国各地到处跑的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这就是收藏圈中的“二八定律”。所以很多高价值的精品都陆续地被他们收入囊中,到了本世纪初自立门户后成了知名收藏家,而市场上存在的大多普品都是由后进不少古玩市场中的店铺经营,两种反差也是导致如今古玩市场越来越萧条的主要原因。
人们对古玩认知渠道不断的拓宽,实体古玩店铺面对线上的竞争显得力不从心从理论学习角度来看:现在越来越多介绍各类藏品知识的工具书籍给喜欢古玩收藏的爱好者提供了阅读便利的同时,也打破了收藏信息不通畅的壁垒。从实物了解来看:不少当地的收藏团体或协会定期举办藏品展览活动的同时,邀请有名的藏家替收藏爱好者免费鉴定藏品,而且不少博物馆都实行了免费参观,使得人们可近距离地了解他们所关心的各种古玩。这一系列措施构成了人们对古玩认知的多样化,而不像以前只限于在古玩市场光听各位店主所介绍的“藏品故事”。
随着PC互联网的普及,各类藏品也进军线上,打开电脑就可以搜到各种古玩网站,点点鼠标就可以与店家进行在线沟通、藏品选购与货款支付。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深入,又出现了大批古玩与文玩交易APP,藏品要与不要,只是动动手指的事情。再看现在古玩市场的不少实体店铺,由于地域所限,所面对的收藏群体都被吸引到了线上店铺后而显得生意惨淡,面对各类硬性的实体费用支出而越来越力不从心,有的实在撑不动的只好关门大吉。这也是如今古玩市场越来越萧条的另一个原因。
结束语总之,
由于今昔古玩经营场所拥有性质的不同,以前的店铺运营支出比现在少;
各类古玩价值虽不尽相同,但已经被一些初期具有收藏意识的人陆续收入了精品后,大量的普品流入现在的古玩市场中的不少店铺;
人们对古玩的认知渠道也越来越多,实体古玩店铺竞争不过便捷的线上店铺
所以这些就是古玩市场过去开张吃三年,如今越来越萧条的原因。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7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