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富有陇东情怀的文艺精品
张少云
电影、舞台剧编剧,原庆阳市文广局副局长
市委宣传部召开的这次座谈会,很及时,也很重要。大家都看到,在这次全国上下全力抗击疫情工作中,尽管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但是整个宣传舆论的导向是正确的。就我们庆阳来说,各大媒体在市委宣传部的指挥下,发挥主流媒体主阵地、主力军的作用,及时发布权威信息,传播主旋律、汇聚正能量,不断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斗志、鼓舞士气,在我们庆阳取得战胜疫情工作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这次座谈会的召开,会成为庆阳文艺艺术精品工程以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为目标,主动地推动庆阳文艺繁荣发展的重要抓手。我期望,通过这次会议,我们广大文艺工作者,能创作推出一大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时代特征、富有陇东情怀的文艺精品,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文艺人才。为此,我在这次会议上和大家交流这么三个看法。
一是文艺精品创作硕果累累。近几年是庆阳文艺创作最活跃、最繁荣的时期之一。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市委宣传部领导下,我市艺术精品创作生产进入一个创新发展的重要时期,涌现出了许多好作品。像文学作品中的诗集《人间烟火》、陇剧《清风亭》、舞剧《绣金匾》、秦腔《月亮湾》,电影《哑井》、书法美术作品中的隶书楹联、油画《街角》、摄影作品中的《龙游子午岭》、音乐作品中的《荞麦花开》等,都是优秀的文艺精品。我们广大文艺工作者孜孜以求、辛勤耕耘,为满足全市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推动了我市文艺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
二是文艺精品创作亟待加强。尽管我市涌现了不少优秀的文艺作品,但能代表庆阳最高水平、体现地域特色、紧跟时代潮流的精品佳作与其他省市相比,其数量和质量还有待提高。尤其是投入大、工程量大的文艺作品,如舞台剧、电影,就非常的少,广播剧就没有。去年我市第十一届李梦阳文艺奖评奖后,“文学作品”等奖项基本上都能评出一、二、三等奖,唯独“舞台剧”和“广播影视”奖项中的一、二等奖有空缺,这是事实,所以我们不能狂妄自大,要看到我们的不足,我们的文艺工作者还要在拓展题材,在内容、形式、手法上下功夫,提高原创力,不断革新,让作品更加精彩纷呈、引人入胜。我以为,唯有把创新精神融入血脉,形成坚定的创新意志,贯穿创作全过程,促使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不断迈上新台阶,才能创作出堪称精品的文艺力作。
三是创作人员要与时俱进。文艺创作,担负着为民族培根铸魂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那么我们创作的灵魂是什么?就是要有要有深切的为民情怀。我们一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这是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的根本体现,也是文艺创作规律的根本体现。我们要牢记人民是文艺创作的灵魂,人民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泉。我们创作的文艺精品必须反映好人民心声,努力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文艺创作只有永远同人民在一起,与人民心贴心,才能动人心魄,感人肺腑,引发共鸣。我曾经有幸多次参加我市文艺作品的审读评比工作,我发现我们有些作者写作的出发点不对,选材有问题。我们有一位作家写了一个剧本,从格式上,故事的流畅上,主人公的塑造上,矛盾冲突的描写上都是比较好的,可剧本的内容却是把在全国发生的悲惨的遭遇都放在了这个主人公身上,说白了就是挖掘了我国体制下存在的一些不好的遭遇,或者说是阴暗面来写的。当时我们有一位评委在会上就打趣地说,这是给美国人写下的。另一个评委也揶揄地说,这个本子拿到美国一定能获奖。同志们,不能这样写。我这个人不高雅,但我愿意说实话,你这样写,点灯熬油、呕心沥血写的东西作了无用功,肯定发不出去,就是发出去也没有生命力,因为你进了果园看不到满园的春色,只看到脚底下的残花败叶,能有生命力吗?
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
李致博
甘肃省评协会员、庆阳市评协主席,陇东学院文学院党总支书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正确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充分肯定了文艺工作在繁荣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重要作用。今天这个座谈会,主题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探讨如何推动庆阳文艺创作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座谈会的关键词是两个字——“精品”。
一、什么是文艺精品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论述,我个人理解,文艺精品就是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当代中国人精彩生活表现得最好、展示得最好的各种文艺作品,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阐释得最好的文艺作品才算精品。任何与时代风尚脱钩、与人民精神面貌拉大距离、与当下的政治环境无关、一味地沉醉于个人主观世界里卿卿我我、艾艾怨怨,发挥不了文艺教育人民和鼓舞社会的功能的作品,绝不是精品。或者说,忽视了文艺创作态度的严肃性和文艺价值取向的审美性,一味追求瞬时娱乐的作品,皆难成精品。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精品和经典的区别。尽管精品离经典还有距离,精品是时代说了算,而经典则是历史说了算。精品经过漫长历史沉淀,仍能留存于世,才可能成为经典。所以,我认为,文艺精品不仅要兼顾时代和当下,还要兼顾历史和未来。不仅对今生有用,而对来世更有用;不仅对中国有用,更要对世界各民族有用,有用才能谈得上有所贡献。
中国古典文学的创作基本为少数人服务,而到了中国现当代,尤其是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中国文艺创作服务对象才转向人民大众,受惠面是大多数人。所以,今天讲文艺精品,必然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上乘之作。
二、对庆阳文艺创作现状的普查
以文学品种为例。据我多年来的阅读和观察,七县一区各有千秋。大概说,诗歌和散文的创作比较均衡,且广种薄收,精品不是很多。七县一区都有不少诗人和散文作家,西峰区(包括省直市直单位)相对集中和兴盛一些。长篇小说创作正宁产量相对较高,环县、华池、庆城创作中华诗词(包括曲赋楹联)的人特别多,集中在网络上的“豳风诗社”里,宁县、镇原、合水也有热衷古体古韵的中华诗词创作者。这些作者中,以教师和农民居多。宁县对古宁州和义渠文化的发掘和研究颇有成果;镇原对王符文化、胡氏文化(太后充华)和民国文化名人很有研究。这两县还根据史料记载,相应建成了文化旅游景区,文化产品有了繁盛的眉目。但是,硬伤是,庆阳戏剧剧本创作数量少,并且质量有待提升。
三、几点建议
一是专业作家是出精品的主力军,要尽快发挥庆阳文学院作用,实现由业余作家向专业作家过渡,迫在眉睫。
二是文艺资助项目改变过去大水漫灌的做法,向精准资助过渡。发现具有精品潜力的作品,就着力打造,艺术水准一般的大杂烩,不予资助。
三是诗歌、散文、中短篇小说、诗词集子可以评奖,但文艺项目上不予资助。把长篇小说和影视剧本、宣传庆阳文化的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影视制作等,作为资助项目。经专家组评估、结合社会反响,真正属于精品的,予以重奖。
四是宽松和谐自由的创作环境是出精品的外在条件,因此要松绑,还给作家时间,发给比较丰厚的酬金,也是鼓励出精品的好办法。
庆阳作家的高峰之路
杨永康
庆阳市作协名誉主席
从高原到高峰,确实需要作家们朋友们认真思考思索一番。借助这个机会,我结合自己这些年的创作实践,谈点想法。
一、机遇期
我是年开始写作的。那时候还上中学呢。算起来一边工作一边写作已经四十年了。也算是在期刊上发表过几篇东西的人。也有作品被文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