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非原创,是根据梁宁老师在「得到直播间」做的“新商业案例”系列直播和得到APP的付费课程整理而来,文中的PPT也均为直播中梁宁老师展示的内容。
第一部分:消费升级
新生活需要新消费,又催生新商业,这个变化总是一环一环,循环往复,不断催生的。
1.新生活
首先是人口升级。
年出生的人都已经28岁了,70后、80后已经步入中年人的阵营。曾经在消费产品里为中年人准备的产品,不管是消费品牌也好,还是消费品的特性,势必是不满足这部分人的消费需求的。所以,人口升级使大家的心智模型、情感需求、认知都改变了。
第二是信息升级。
人和人之间去建立沟通,商家和用户之间去建立沟通的方式不一样了。
第三是场景升级。
不断有细分新场景出现。曾经中国人就一双旅游鞋,上班也穿,出去玩也穿,聚会也穿。现在我在不同的场景,会配不同的衣服,会有不同场景消费等等。
第四是消费能力升级。
我们的收入在发生变化,各种消费金融产品也在发生变化。
2.新消费
当我们的生活、人群构成、信息的交流获取和交流方式,我们进入的消费场景,以及我们的消费能力都发生了变化,过去的商业所提供的东西肯定是不能满足现在的需求的。跨境电商就是伴随这个趋势的典型行业。
3.新商业
新生活和新消费就一定会催生新商业。中国的新商业可以分为四点:
新用户:因为信息能力的变化,而让你获得新用户。这些完全是新的领域,比如说快手、抖音、拼多多,它们得到了以前没有得到的用户。
新国货:像现在的化妆品,国货之光开始起来。
新零售。
新制造:工业4.0、机器人红利、工程师红利等等。
社会是连续的,但你会发现有很多断点存在。我们的生活是不是已经在发生变化,我们的消费需求是不是在发生变化,商业是不是在发生变化?新商业、新生活、新消费、新制造,还在循环往复。
我们今天看到的所有东西,四五年之内有可能都需要重做一遍,这里面孕育了数不清的创业机会和产品机会。
年,我跟着曾教授去研究网红电商,我们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美国没有网红电商?接着我们还发现美国没有消费升级,美国的消费升级是年完成的。日本的消费升级呢?大概是年—年,20来年的时间完成的。
曾经的10年或者30年,我们其实经历的是这个民族的全民脱贫这样一个状态,还来不及去仔细分辨消费的感受、享受。
但当我们的经济总量达到一定的程度,人均收入达到一定的程度,而同时增长没那么快的时候。不管是从消费能力,还是从消费心态,其实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个时候,消费升级才开启。
第二部分:日本消费升级的四个特性
日本的消费升级持续了20年,在这20年的时间里其实是诞生了一系列,今天我们看来非常强的产业,或者应该是40年前日本消费升级的结果。
年,国外游客跑到日本的消费额达到了4.4万亿日元,其中中国游客贡献了三分之一,也就是亿美元。
为什么我们大包小包买机票飞到日本买东西?
几年前吴晓波老师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叫《到日本去买马桶盖》。实际上今天日本有这么好的东西可以吸引全世界的人坐飞机去买的原因,就是日本消费升级的产物。
我相信在这一轮的消费升级过程中,中国也会诞生同样的本土品牌。20年后,也会有全世界的人从世界各地飞过来到中国买东西,到中国来消费,而这个就是我们的历史任务。
日本做了哪些改变呢?其实是四个核心特性:
第一是本土化;第二是个人化;第三是更好更便宜;第四是产品除了功能和性能的满足之外,还要满足用户的心理诉求和感性诉求。这些特性产生了哪些很有名的品牌呢?
年日本的十元连锁店大创生活馆创立。名创优品其实是中国的十元连锁店,两年内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开了家店面。
同年,东京有了第一家全家便利店。我们现在的便利店新零售太多了。年,日式连锁咖啡馆罗多伦开业,它是仅次于星巴克的咖啡馆。
最近我们看到了小蓝杯的瑞幸,我并不是说瑞幸会成为中国的罗多伦,因为大家的打法不一样。但是当它的经济总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总是会倾向于消费本土品牌。
中国电影整个起来了,当然在制作水平、故事能力上,依然比不上国外顶尖的电影水平。但是中国票房最高的Top.5,现在已经百分之百都是国产片了,《战狼》《湄公河行动》《我不是药神》《美人鱼》等等。
本土化能提供更贴切的心理感受。宜家曾经在多个国家所向披靡,但是在日本就败给本土品牌宜力得。年无印良品成立,年优衣库成立,都是这十几、二十年里日本诞生的企业。它们今天在全世界都非常有影响力。
而我们要谈的主角小米,在新商业(新用户、新国货、新零售、新制造)这四点上全方位实践。
接下来,我要给你讲清楚小米的成功逻辑是什么。
第三部分:小米
我们总结了日本的消费升级的规律,总结得很好了,接下来照这个去做不就完了吗?但是这些东西只是一些抽象化的概念,当你想做任何一个产品,你面对的根本就不是这些抽象化的概念,而是现实的复杂性。
但实际上做任何事情,真正能够优秀成功的人,他一定是一个能够对现实的复杂性有充分的应对的一个人。
小米的启示:从第一天坚持到现在
小米的打法是来自于雷军20年的本土化实践,就是所谓的创业的坑,我觉得他所趟过的坑比所有的创业者都多。他所实践出来的一套真实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且反复复制很多产品一再的成功。
雷军在上市的时候讲的铁人三项模型,在8年前就公开提出来了:
第一是MIUI;第二是手机智能硬件;第三是以他自己为IP引流的网红电商,就是电子商务。
他的理论模式没有变过,这样一套复杂的模式,他为什么能够玩得转?因为这件事他干了三次,而不是一次。
1.卓越的爆品策略
第一次是年做卓越,当时电子商务也刚刚开始,有一本书叫《长尾效应》,就是讲互联网是长尾效应,就是说供应端有海量商品,你需要的各种各样的商品都能买到,本质就是SKU要非常多。
但是雷军的卓越提出了一个反其道而行之的做法,一是精品,二是大众化的产品,三是爆品引流,就是这三个策略。
第一个爆品逻辑,经典的例子就是卓越卖周星弛《大话西游》的VCD,一张只要5块钱,因为量做得足够大,正版要比盗版还便宜一点。
第二个逻辑,关联。我顺带买一点别的东西,感觉运费会值一点。所以,其实爆品并不是利润中心,而是流量中心。做爆品,用爆品引流,是从卓越时期到凡客时期再到小米时期,他一直在用的。
但卓越没有成功,它的问题是什么呢?
当时不管是雷军还是整个互联网的创业者,都缺乏资本视野。
卓越做了四年始终不赚钱,用户量确实越做越多,但是盈利遥遥无期。雷军当时不知道该怎么向资本讲故事,他也没有设计出后来的所谓三级火箭的商业模型就没有坚持下来,大概在年卓越卖给了亚马逊。
而亚马逊就是把心一横,连续20年不盈利,我自己的亏损成为企业规模的护城河。
管理了股东的预期,大家都认可亚马逊不从交易上直接赚钱,而从用户的持续服务上赚钱的模式。所以,亚马逊完成了资本视野的管理,建立了护城河。
2.凡客:产品体验为驱动
年,卓越的音像负责人陈年,在雷军的支持下创办了凡客。凡客把卓越曾经成功的点又演了一遍。
最开始靠什么引爆呢?一款是29块钱的T恤衫,一款是49块钱的帆布鞋。这时雷军和陈年已经知道资本三级火箭是什么样子的,我应该怎么和投资人沟通,管理投资人的预期。
但是凡客的问题出在哪了呢?你看准一个机会,有没有把最该做的产品硬核打造好。接着就出现了不少动作变形,SKU的不断扩大,产品品质失控。
资本市场要求我怎么能够做出业绩呢?就是左手买流量,右手上品类。其实所有人都知道,对于一个餐馆,只要桌子够多,用户流量够多,即使菜难吃一点,营业额也是上得去的。
凡客的启示,没有做产品硬核,多次动作变形。但是小米建立了很好的产品硬核,首先就是以产品体验为驱动,并且建立了自己的产品金线。
3.小米
小米用产品性能、价格、服务建立了金线,接着以用户体验为驱动,控盘全产业链降低的利润,保持动作不变形、不动摇。
小米度过了、年这两年非常艰难的,为了产能爬坡的产业链时间点,其实锻炼出了比较完整的系统能力。
在凡客时期,几乎做的所有动作变形在小米时期都没有做。
创业者如果自己没有一个极其坚硬的内核,面对市场的诱惑,面对股东、董事会的压力,面对意见领袖、权威大咖的口水,甚至资本市场上的一些不公正的待遇。你是不是可以坚定地相信自己的所有判断,然后往前走?其实这个就是你企业的内核,就是你的硬核。
小米带给新产品的三个核心赋能
中国现在能够无限复制自己的同一套成功经验的企业其实就是两个,一个是小米,一个是腾讯。
如果从互联网产品能力来讲,我认为网易和腾讯是不相上下的。如果腾讯没有QQ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