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和平门外琉璃厂西街,有一座古色古香、雕梁画栋的高大仿古建筑,那是驰名中外的,有着三百余年历史的老字号,大名鼎鼎的荣宝斋。荣宝斋的名字得名于清光绪二十年,也就是年,距今一百多年,但是荣宝斋的前身叫松竹斋,是建于清康熙十一年,也就是年,至今那可是多年的悠久历史。松竹斋的创办者姓张,浙江人,在京为官,他最初是用自己的俸银开办了一家小型南纸店。纸店一是经营书画用纸、扇面、喜寿屏联等;二是各种文房用具,比如笔、墨、砚台、印泥、镇尺等;三是代客订购书画篆刻家的作品,从中提成儿。同时,挂笔单的书画篆刻家们又在该店购买笔墨纸砚等各种用品,使松竹斋一笔有很可观的稳定收入。
逐渐的,松竹斋成为琉璃厂内最出名的南纸店,而且承办官卷、官折,那时候,身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僚们,在阅看外省大吏呈递的奏折时,往往挑剔其中那些字体不好,语句不通和款式不符的,一旦挑出毛病,被阅折大臣指出,轻则罚俸(扣工资),重则降级(降职处分),于是那些封疆大吏们,不得不小心翼翼,选用的奏折,必须纯洁无疵。松竹斋深知奏折关系甚大,因此十分留心,每一道白折必经十几个人之手拣选,稍有瑕疵就被列为残货。尽管价格也比其他地方贵一半还多。但是各省疆吏,都知道松竹斋的东西可靠,绝无丝毫毛病,因此纷纷选购,由此生意更见发达。
久之,松竹斋的店主毕竟是官宦之家,并不精于经商之道,张家的后人经营无方,加上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经济状况每况愈下,原来顾客盈门的松竹斋此时竟也濒于破落,到了难以维持的境地。这时的店主人为了将这个信誉卓著的老店维持下去,特意聘请了当时广交京师名士的一位先生,叫做庄虎臣,请他出任经理,决心弃旧图新、改变面貌。清光绪二十年,店名改为荣宝斋,取“以文会友,荣名为宝”之意,并请同治年状元,曾任国子监祭酒的的大书法家陆润庠,题写了荣宝斋的大字匾额。
随有时光的推移,业务领域的不断扩展,以后荣宝斋又以其绝技“木板水印”闻名中外。木板水印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古老的手工印刷技术,用这种方法印制出来的中国画酷似原作,可以达到乱真的地步,这是当今任何印刷方法都无可与之相比的。荣宝斋用木板水印法制作过的《七十二候诗笺》、《二十四节令封套》等,鲁迅、郑振铎先生见后曾称它为琉璃厂诸笺肆中之白眉。据说就连国画大师齐白石老先生,面对荣宝斋复制的自己的作品,也难辨真伪。
荣宝斋在经营活动中注重书画珍品的收藏,后来形成了一个优良的传统,经过多年的经营和收藏,荣宝斋确实做到了“以文会友”,与众多书画名家们结下了翰墨情缘,曾在荣宝斋经营的现代著名书画家有: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徐悲鸿、陈半丁、潘天寿、傅抱石、于非闇、何香凝、石鲁、赵望云、吴作人、李可染、叶浅予、李苦禅、黄胄、王雪涛、徐燕孙、吴光宇、胡佩衡、吴镜汀、谢稚柳、唐云、朱屺瞻、刘海粟、林散之、陆俨少、黎雄才等以及许多当代的著名书画家。荣宝斋已成为书画家信赖的朋友,是书画家与收藏家之间的桥梁。被视为“书画家之家”。
荣宝斋在书画以及文房珍宝方面收藏颇丰,素有“民间故宫”之称,其中无论古代珍品还是近现代名家之作,均有广泛收藏:元代的吴镇、盛懋;“明四家”徐渭、陈道复、陈洪绶、董其昌;清代石涛、朱耷、王铎、“四王”、“扬州八家”;近现代虚谷、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傅抱石等书画精品,还有明代的程君房的百子图墨,清代金漆五彩毫宫笔、宫廷用纸、水晶印泥盒等等,特别是藏有重克的田黄石,堪称世界之最。
荣宝斋经营的书画艺术品和文房四宝均为中高档次,集名家名作于一堂,恪守“诚信为本、货真价实”,从面获得了社会广泛的信赖和关怀。荣宝斋现在的新匾系我国著名书法家郭沫若所书。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