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判断一座城市、一个街区够不够“潮”,看看它拥有的“vintage”店铺够不够多就知道了。
广州有东山口,上海有安福路,在这些英文招牌扎堆的地方,我的“潮人恐惧症”分分钟发作。
广州东山口分散着太多古着店。
英文的vintage一般是指制作精美的旧货。“古着”原本是日文汉字,是vintage衍生出来的分支,意指从二手市场淘到的具有年代意义且不再生产的服装。
譬如前段时间去世的知名设计师三宅一生先生早期的设计,就可以被称为“古着”或是“vintage”,还有同样知名的山本耀司“丸文字”时期的服饰。
三宅一生上个世纪设计的服饰。/
NYLON_CHINA当“vintage”这个貌似舶来品的时尚概念来到国内,本地商家们对它们又有了新的释义。
如果说“二手”是一个古已有之的生活习惯,那么vintage/古着在国内作为尚新的概念,仍然有很多人不理解:
“二手旧衣为什么比新衣还贵?进去一次看到价格就不去了。”
“只有‘潮人’才会穿这些吧!一种潮流而已。”
“来源不明,不卫生,不敢穿!”
看似被消费主义裹挟的古着,在很多真正热爱和理解它的人眼里则有着更深层次的含义,以下是她们的自述。
“收藏价值”和“借鉴意义”
我是月亮,是一名古着买手,主要经营的是三宅一生的vintage服饰。
月亮是自己店里的模特。/受访者提供
其实做古着买手,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轻松。
我大学的专业就是服装设计,毕业后我思考过一段时间自己想做什么,最后选择成为了一名全职的古着买手,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两年多了。
可能有人会好奇,我们究竟是做什么的,又如何盈利。就我个人而言,我的主要工作就是通过各种途径,包括外国网站、实体店等等去挑选、收集这些衣服,收到后将它们打理好再发布到网上,等待买家们带走。
月亮把自己淘到的衣服发到小红书上,收到了一片赞赏。/
我被月亮晒黑了比起大众服饰,我觉得目前来说vintage还是很小众的存在,所以一开始几乎没什么盈利。我的家里人给了我一些启动资金,我就带着这一笔钱开始了这份事业。一般来说,我卖掉一件后才有钱再买一件,慢慢地持续输出。不过后来,我囤的衣服就慢慢多起来了。
对于一个心怀热爱的人来说,利润反而不是第一位。从最开始挑选好几位设计师的作品,到后来慢慢固定在了三宅一生,我觉得我和我的客人们在互相影响着。
在我决定购入一件古着时,我一定要对它非常了解,它的生产年份、设计特点、背后的故事等等,这样我才能够分享给我的客人们,一般来找我的客人也都对三宅一生和它的服饰有一些了解。比起“物以稀为贵”,我觉得她们购买的原因还是真正喜欢我挑选的衣服。
除了图片,月亮还会对一些衣服附上文字说明。
对我来说,古着一定是有时间沉淀的,带着设计师当年思想的烙印和时代的特征。在我大学的时候,老师就说时尚是一个轮回。当我们去看现在一些设计师的作品时,实际上他们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创作的,可以看到或多或少的大师们当年创意的痕迹。
但我非常钟情的三宅一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设计作品,在了解之后你会发现,他的一些设计非常超前。即使是放到现在,依旧不会觉得它过时或者落伍。
月亮淘到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三宅一生出品。上图介绍的就是这件。/受访者提供
同时,了解服饰设计的过程,也是了解一个时代生活方式、理念的过程。
三宅一生运用天然布料的肌理来展现出山河湖海、大自然的景象等等,用设计与自然对话,非常独特且有创意。除此之外,因为设计具有独特的标志性,所以能够很容易辨别出他的作品。
三宅一生的设计。/受访者提供
真正的古着其实是经历岁月检验后留下的珍品。无论是它的设计还是质量都是绝佳的,就像潮流里的定海神针一般。
因为时间久远,有的衣服很难再找到第二件、有的设计师可能也再难贡献出他鼎盛时期的创作设计;随着时间的流逝,有的设计师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觉得这些都是古着存在的意义。
“衣服是媒介”
我知道vintage、古着,是还在英国读书的时候。和国内不同,它们在英国更普及,有的甚至都不在店里售卖。比如在城市和乡镇的露天集市上,就能看到有人摆摊售卖各类旧物。
伦敦OldSpitalfieldsMarket的一角,这是桑榆最常去的集市之一。/受访者提供
我喜欢去有生活气息的地方,所以有空就喜欢往集市、菜市场里钻,同时淘了不少“宝贝”,这种行为也被我戏称为“捡垃圾”。一开始,我买的都是杂七杂八的老物件,像装茶叶的小罐子、杯子之类,后来才慢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