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宁波8月12日消息(记者张雯雯通讯员叶敏陶渊良)12日上午,艺起在线——宁波鄞州区精品线营造师培训营在“艺术振兴乡村典范”东钱湖镇城杨村开营。
据了解,此次培训营中鄞州精品线上8个镇(街道)干部和村(社区)代表、能工巧匠将参加为期11天的培训。通过丛志强教授等专家讲授与村民帮带实践相结合的特色培育方式,让“城杨模式”赋能精品线打造,让沿线村民成为主力军,进一步提升鄞州精品线的品质和内涵,实现精品线建设与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全面融合。
去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丛志强率队入驻东钱湖镇城杨村,全面开启“艺术赋能村民,村民振兴乡村”的创造性探索。短短一年时间,城杨村从默默无闻的偏远乡村,成为“艺术振兴乡村”的典范。今年五一假期以来天吸引了7万多游客前来打卡,为村民致富提供源头活水。身边的“城杨巨变”,让鄞州的其他乡村羡慕不已。
上午8点半,离开营还有一个小时,各个镇(街道)的学员们就已抵达,参观起了城杨村。“亭溪改造得很好,景观太漂亮了!盆盆罐罐变废为宝成了墙上的装饰,非常别致,这次来要多学点东西回去。”和瞻岐镇歧化村村民张仲达一样,实地参观让大家眼前一亮,对这次培训充满期待。
“营造很重要,不仅是环境、物质,更是要挖掘文化内涵和促进村民增收,需要营造超级旅游新引力,而村民是精品线营造的主力军。城杨村就是老百姓自己做出来,有多个老百姓报名一起干。精品线是机遇线,一定要借助精品线营造发展村庄,实现精品线与乡村振兴、共同富裕融合,实现环境美,人才兴,收入增。”培训第一课,丛教授的开场白一下子说到了大家的心坎上。
接着丛教授结合城杨村蜕变的真实案例,讲述了一个故事、两个问题、三类收入、四大模块、五个强调,提出了挖宝建档、育人留才、造物兴村、创业富民四大模块的“实战攻略”。台上讲得有趣,台下听得认真。
“既感谢又期待,希望把这次学习成果转化为乡村发展动力,提升实战能力,助力乡村振兴。”咸祥镇芦浦村党总支书记舒奇峰直言。
“我们周夹村是湖光山色‘绿水青山’实践线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内涵细节还存在不足,很珍惜这次机会,希望通过丛教授的指导,把每户村民发动起来,把艺术美感融入精品线,打造未来乡村示范样板。”横溪镇周夹村党总支书记张利明信心满满。
据悉,11天的培训内容主要涉及:产业导入与运营、村民(居民)技能挖掘与培育、村民创业经历分享、乡村振兴带头人培训、艺术融合设计等。将采取集中授课与分组研讨相结合,实践教学与实地观摩相结合,作品共创与主题创作相结合,成果展示与市场体验相结合等多元教学方式。同时还将成立艺术振兴乡村(社区)联盟。
“通过推广‘城杨模式’,系统地开展艺术赋能培训,让学员成为各村推进艺术振兴乡村的‘排头兵’,能够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带动效应,培育村民创新创业主力军,激活村民谋富致富原动力,打造更高质量的精品线,共创共建共富乡村。”鄞州区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