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精品店 >> 精品店发展 >> 正文 >> 正文

精品心理学与生活超级好看,可别错过

来源:精品店 时间:2023/4/21
北京中科医院正规吗 https://m-mip.39.net/m/mipso_5154116.html

第二章

展现你的专属个性

性格指的是人表现出的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它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体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如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

人的性格类型是遗传的,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遭遇,即使在成年之后,每个人的经历也各有千秋。人的性格会因为后天的境遇而发生一定的变化,比如情感上的创伤、人生的变故、巨大的恐惧都会使一个人的行为和举止发生变化,但并不会使一个人的性格类型彻底地发生改变。人的性格各有差异也正是这个原因。

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偶尔也会有活泼好动的时候,但这并不能改变他内向的本质;一个性格外向的人也难免会有陷入忧郁的时候,但外向仍旧是他最主要的性格类型。同时,性格是每个人的本性流露,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无法掩饰、无法伪装,更是无法捏造的。

可以说,与生俱来的性格,随时随地都在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擅长控制自己性格的人常常左右逢源,如鱼得水。同样,不擅长利用性格的人则会引发许多冲突与矛盾,闹得周围鸡犬不宁。

钱熙是一个即将面临中考的初三女生,最近一段时间她一直十分苦恼,因为总是在无意中就得罪了身边的朋友,现在都没有几个愿意和她说话的人了。导致这个结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钱熙十分没有耐性,不管什么事情,只要令她不满意她便急躁起来了。例如,轮到她所在的小组打扫卫生的时候,只要有一个人动作慢了,她就会大发脾气,责骂别人。

钱熙焦躁的个性从她生活的一些小细节中也不难看出来:钱熙的父母是生意人,她上小学的时候,父母的生意刚刚起步,所以起早贪黑,忙得根本没有时间帮她打理日常生活。钱熙只能自己给自己梳头,因为着急,梳头发的时候只要有一缕没有扎上去,她都会急得一把拽下来。钱熙是班里的学习委员,免不了会有同学跑过来问她问题,要是讲解一两遍同学还是不明白,钱熙便会急得不行:“这么简单,你怎么就是不明白呢?上课干吗去了?”这话一出,哪个同学会开心?其实钱熙也后悔过,但是一遇到事,她就又急躁起来了。

从以上的例子中我们可以分析出,钱熙是一个性情十分急躁、易怒的人。这一类性格的人,做事的时候往往都是急功近利、不计后果的。如果做事的时候遇到了问题,也只会想着“快刀斩乱麻”,一下子把问题解决掉,而不会想先冷静下来,再周详地处理。他们还会因为性格急躁而心神不宁,生活中经常会陷入惴惴不安的幻想中。

对于像钱熙这种性格的人,作为他们的朋友,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性格上的缺点,并安抚他们潜在的急躁情绪。例如,采取放松的训练,使他们处于一个非常安静的环境,然后引导他们做一些简单刻板的动作,如用大拇指与其他手指重复接触;或把注意力集中到一个单调的声音上,如钟的嘀嗒声等,从而使他们达到入静、精神松弛、随意控制自己的心理活动的境界。

马斯洛曾说过:“你的心若改变,态度则会改变,态度改变则习惯改变,习惯改变则性格改变,性格改变则人生改变。”这句话的通俗意思就是性格决定命运,每个人只有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自己的性格潜质有充分的了解,把自己的个性优势激发出来,并控制好性格上的弱点,才能发现自身独有的天赋和优势,塑造健全的性格,进而成为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实现伟大的人生理想。

小贴士

每个人都有独属于自己的个性,它让我们与他人有所区别,也成为我们的标签。好的个性能让我们在与他人交往的时候一帆风顺,做事的时候一切顺利,而坏的个性则会让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举步维艰、遭人责难。要想在社会中立足,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

确立你应有的自尊

心理学上的自尊,跟我们通常所讲的自尊心是不一样的。它是自我评价的一部分,属于自我系统中的情感成分,指的是个人对自我价值和自我能力的情感体验,自尊包括我们是否认为自己的成功是有价值的,是否认为自己有值得骄傲的地方,是否对自己本身持积极、肯定的态度。

一个人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就是拥有自尊。那么,怎样做才能拥有自尊呢?我们的自尊水平会随着我们体验成功或者受到表扬而上升。高自尊的人一般都具有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并且能够肯定自己的整体价值,因而自我认可程度很高。高自尊的人想要做什么都会积极付诸行动,并竭尽全力把事情做到最好,所以他们取得成功的机会很大。人们为了保持自己已经拥有的自尊,经常会用到一些策略,其中最为常用的一种就是“自我障碍策略”,它指的是人们预料到自己可能会失败,所以提前设置好障碍,为自己的失败找到解释的原因的行为。使用这种策略,如果失败了,就可以使得他人不把失败归结于自己缺乏能力;如果成功了,就更能做出能力的归因。

李浩在考试前就已经预料到自己可能考不好了,为了避免别人说他是笨蛋,他干脆运用“自我障碍策略”。在考试前一周他刚好胃有点不舒服,这时家里人打电话来告诉他姥爷住院了。他把这些事情都一一告诉了同学,说这些事情直接扰乱了他的复习计划,也让他没有心思好好复习了,并预测自己这次考试一定不会考好了。这样一来,等到考试结束,如果李浩考得不好,大家也不会觉得是他笨,而会归咎于这些外在的原因。如果他这次考得还不错,同学们就更有理由把成功归结于他的能力和他的聪明了。

当然,相较“自我障碍策略”,心理学家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中提出的一个经典公式:自尊=成功/抱负,则是一种更高明的保持、提高自尊的办法。

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分母“抱负”越小,也就是期望越小,信心就会越大,自尊也就越大。人如果越来越自信,那么做事情的时候也会越来越有信心,人的自尊指数也会越来越高。换个说法,就是自尊不仅是以成功来衡量的,它还与每个人期望值和目标的大小息息相关。因此,完全可以通过减小期望值来提高自尊水平。

因此,我们可以试着尽量把心中的那份期盼放下,从把生活、工作中的小事情处理好开始做起,在每一个小小的任务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学习技巧,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日后获得更大的成功。

王琴今年24岁,长得很漂亮,从播音专业毕业后,她就一直发奋要做中国最有名的主持人,这也是她从小到大一直想做的事。

王琴绝对称得上是他们那届毕业生中最拼的,毕业之后除了一直坚持每天早上吊嗓子外,她还专门请了老师,教自己搭配、走路增加气质,可以说是金钱和时间一样都没耽搁。可是王琴中间参加了三场电视台的面试了,都以失败告终了,面试官觉得她的气质和新闻不符。一次还好,次数多了,王琴开始失去信心了,到最后,只要面对面试官,她就很紧张。

老师了解了她的面试情况之后,便约她细谈了一次。老师说:“你知道是什么阻碍了你吗?不是你的天分,也不是外在条件,而是你的目标。你的目标太大,反而成了阻碍你前进的压力。你现在最需要的不是进最大的电视台,而是不管平台,先站上主持台。”

王琴听了老师的建议,这次她的目标仅仅是站在主持台上,很快机会便来了,一家电视台的面试官觉得她虽然不适合新闻主播,但是给她推荐了一个美妆节目,虽然只是助理主持,但是因为王琴对穿着打扮有很独到的见解,她在节目里穿的衣服很受观众追捧,渐渐便有了一些固定的粉丝。王琴很开心,工作也越来越有劲,一年不到,她便因为表现优秀成了正式的主持人。

生活中,大多数人之所以过得很平庸,并不是因为他们本身条件不好,而是因为他们对自身期望过高,而这些期望本身就是不切实际的。这一类人心里想的永远是怎么一步登天,无法脚踏实地地做实事,一旦事情失败,就只想着怎么尽快翻盘证明自己的能力。可以说他们过分地自卑又过分地自大,“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说的就是他们。归根到底,就是因为他们对自己不切实际的期望。

回到现实生活中,其实只要我们不对生活和工作有不切实际的期望,那么,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成功,也能让我们获得满足感,而在一次次成功中,我们的自尊也会不断地增长起来,这样,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也会拥有巨大的自信和勇气。

小贴士

不对自己期望过高并不是不抱期望,而是在确定理想时,多切合实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生活中,哪怕你每次的进步再小,但只要你一直在保持进步,那么就是值得喜悦的。

完美扮演你的社会角色

常言道,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如果把社会看作一个大舞台,那么我们每个人都是在这个舞台上扮演着自己角色的演员,做着每个角色分内的事。“角色”这一概念一开始只是指戏剧舞台上演员所扮演的剧中人物及其行为模式,是戏剧中的一个专有名词,后来,社会学家们在社会互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了解到,社会舞台与戏剧舞台其实是有类似之处的,便把戏剧中的“角色”概念借用到了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中,“社会角色”的概念也因此诞生了。

社会角色指的是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代表的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只要是社会成员,就会扮演着某种社会角色。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去担任这一角色,并且活动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来做,这就是社会角色的扮演。

谢小美在走出村子之前,一直被她那个小村子里的村民封为“村花”。18岁这一年,她离开村子,在市里一家酒店找到了一份前台的工作。

前台工作很特殊,每天都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谢小美自以为长得漂亮,经常在男客户面前搔首弄姿,而且很喜欢仗着好色的男客服经理的喜欢,给她的领班脸色看。有时候还会越过领班直接去客服经理那告状。

好景不常,新工作还不到两个月,领班就受不了她,安排她直接去打扫厕所了。谢小美不服气,但是她又做不了别的,而且她知道自己这是因为越级得罪人了。

其实谢小美之所以最后自食恶果去打扫厕所就是因为她犯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那就是“越位”,没有找对在职场上适合自己的角色。在职场上我们就是一名应该服从上级安排的员工,不管我们在生活中是什么角色,都不能带到工作中来,该尊重的上级还是必须得尊重。

在这个复杂的社会生活体系中,每个人扮演着多种社会角色,也是多种社会角色的集合体。我们把这种多种社会角色集于一身的情况,称为“角色集”。事实上,每个人都是一个角色集。而且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中,我们扮演的角色也会有所不同。这也就要求我们在社会交往中,演绎自己的社会角色时不能太过简单和随意,而是要自觉地按照每种社会角色的特定模式,即社会对该角色的特殊要求去做。否则,在我们扮演角色的过程中,角色就会产生矛盾、障碍,甚至遭遇失败,这就是角色失调。

一次,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和丈夫吵架,丈夫赌气,直接回卧室把房门锁上了。女王发完火后便后悔了,只好敲门。

“你是谁?”

“女王!”维多利亚想也没想,立刻回答。

丈夫没有开门,也没理她,又问了一遍:“你是谁?”

女王有些生气地答道:“维多利亚。”

丈夫还是不出声也不开门,女王无奈,只好再次敲门。

丈夫这时仍旧只是问:“谁?”

女王终于明白了,温柔地说:“我是你的妻子,亲爱的。”

(温馨提示:全文小说可点击文末卡片阅读)

这次丈夫开门了。

在外人面前,女王是一国之君,这无可厚非,但是回归到生活中,在丈夫面前,她只是妻子,和丈夫的地位是平等的。如果她在丈夫面前也一直都以女王的身份自居,那不管是谁做他的丈夫,都是忍受不了的。所以,为了避免发生冲突和矛盾,我们要善于在环境变换的过程中,灵活地转换自己的社会角色。

小贴士

随着环境的改变,我们每个人扮演的“角色”也会跟着改变,这是必然的,因为我们接触的人,我们的身份也随之改变了。为了让自己的“角色”不发生冲突,我们必须明白,在每一个角色里,我们的责任和我们的位置。

保持快乐的心态,成为生活的主人

生活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没有谁的生活会永远充满阳光。很多时候,并不是命运出了差错,而是你的心态出现了偏差,你看待问题的方式和对待问题的态度出现了偏差。很久之前,人们就发现,最有钱的和最有权势的人并不一定是一个快乐的人,真正快乐的人其实是那些明白人生真谛的人。因为他们知道,美好的事物并不是因为知道自己要消失所以才存在的,而是因为它们要给人带去美好。快乐造就了他们乐观的心态,这种心态进而又带给了他们力量,而这种力量足以使他们改变命运,获得幸福。

有个教授对每个人都很好,见到谁都笑眯眯的,他的学生对他这种行为非常不理解:“老师,为什么你每一天都可以面带笑容?”

他总是这样回答:“因为我不想让自己感觉不快乐呀!”

成功人士一般都会展露一张笑脸,即使不是笑容满面,其内心的坦然与笑意也会自然流露出来,成为一个人表情的底色。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那些成功的人大抵都是保持着心平气和、悠然自得的样子,很少有人表现出抱怨、急躁或者嫉恨等情绪,因为,他们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拥有纵横四海的能力,也有维持一个人个人尊严的必要权利。

作为一个社会人,不可能不和别人交际,也无法避免与他人比较各自的境遇,但是关键问题并非是否要比较,而是怎样比较。从心理上来说,快乐是对自己的一种热爱,亦是对别人的宽容。一个总是和自己作对的人,也很难放过他人,心灵上的伤疤很容易感染他人,映射进自己的人际关系中。

从这个角度来看,微笑不光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因为,微笑和其他一切情绪都是很有感染力的。重要的是,快乐能够造就一种心态,而这种心态可以产生一种力量,这种力量能够改变命运,获取幸福。一个人想要得到哪种幸福,都可以获得,因为这是渴望的心情产生的力量。

埃莉诺年轻的时候相貌非常普通,她经常感到自卑,从而变得很忧郁,但是罗斯福却不这样认为,在他眼中,埃莉诺是个秀外慧中的女孩,拥有自己特别的气质,罗斯福魔法般的话深深影响了埃莉诺。

从那以后埃莉诺就尝试将自己当成一个与众不同、身心愉悦的女孩,逐渐地,她身上展现出的快乐遮挡了忧郁,自信的光芒照亮了自卑的阴影,经过心理调整后的埃莉诺没过多久就展现出惊人的能量,成为美国历史上最有才华、最有气质,对美国社会最有影响的第一夫人。

既然有白天就一定会有黑夜,生活不可能永远洒满阳光,很多时候不是命运不公平,而是你的心态出了问题,你看待问题的方法与对待问题的态度出了问题。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见一些人,他们看起来条件不差,但是却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在一项调查中发现,接近90%的学生对自己的外表缺少自信,有所不满。

换言之,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都会低估了自己,也就是这样的低估,常常影响了人们的心态,从而使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无法继续下去,也使快乐无法落在他们的身上。

斯宾诺莎曾这样说过:“快乐并非美德的报酬,而是美德本身。”

从某种层面上讲,快乐自身就是一种美德,是对自己的美德,亦是一种对别人的美德。

很多人都喜欢阿庆嫂,却很少人会喜欢祥林嫂,这是因为,我们可以有不善待自己的自由,但是却没有改变他人心情的权利,虽然大家嘴上不说,但是在潜意识里,很少有人会喜欢他人影响自己的心情。

小贴士

从本质上说,快乐是一种心理习惯,是一种无条件的心理感受。一般说来,养成快乐的习惯,你就会变成一个主人而不再是一个奴隶,快乐的习惯使一个人至少在很大程度上,不受外在条件的支配。“主人和奴隶”,哪个更有力量,显然是不言自明的。

找出你的性格缺陷,勇敢去冒险

试想一下,此时此刻,突然有个人来告诉你,你上周在超市抽奖时的数字获得了终极大奖——一次免费去珠穆朗玛峰冒险的机会,你会兴奋得尖叫吗?

如果现在又来人跟你说:你这次去珠穆朗玛峰其实是有任务在身的,你需要为此次的衣食住行做充分的准备,而且需要时刻记录你的见闻,回家后需要与网友分享你的观点。这时你的想法又是什么呢?是新奇还是开心,抑或是觉得忽然有了压力呢?

如果这个人接下来又告诉你,在这次冒险中,你不需要准备任何东西,而且每天都有美不胜收的风景可以欣赏。唯一需要你操心的就是,你得自己背上一瓶氧气罐,因为珠穆朗玛峰上氧气稀薄,需要自备氧气罐,保证自己的安全。此时,你是迫切地想去看美景,还是因为可能会发生的危险而心生退却,想放弃冒险了呢?

最后,这个人告诉你,同行的人会保证你的安全,而且食物和设备也会给你准备好,但是有个条件就是你得在当地当三年的支教老师,三年之后才能回来。这时你又是怎么想的呢?是会为这三年与亲人分别的寂寞旅程担忧,还是会为自己没法接受这个条件而不得不放弃冒险感到可惜?

条件发生变化之后,你的心情又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呢?你最终会作出什么决定呢?你是否会不考虑不断变化的客观条件,毫不犹豫地选择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还是你觉得有些条件实在不能同意,所以果断选择放弃这个机会?其实,你作什么选择并不是最核心的问题,你最应该弄明白的是——是什么让你放弃冒险。

西方现代经济学家约·凯恩斯曾说过:“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们的性格决定我们拥有怎样的人生。

性格本身没有好坏,只有当我们把它和目标挂钩的时候才有好坏之分。中国有句古话叫“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套用过来,就是性格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

而我们可以选择的,就是正面地运用自己的性格。一个人的性格不仅对他的人生轨迹产生重大的影响,而且还影响着他生活的方方面面。毛佛鲁曾说:“一个人失败的原因,在于本身性格的缺点,与环境无关。”性格中的优点会为你带来很多幸运和机遇,同时,性格中的缺陷也会给工作和生活带来麻烦。

刘恒是国家重点工科大学的硕士,毕业后直接被分配到一所研究所工作,如今收入稳定、工作也十分轻松,是许多朋友羡慕的对象。但是,刘恒过得一点都不开心。其实在专业上,刘恒绝对称得上名副其实的精英,但刘恒天生软弱的性格,给他的工作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让他在研究所的工作一直没有受到重视。

研究所所有的技术人员每周都会一起开会讨论研究技术和方向,本来刘恒已经做了大量的准备,观点也绝对经得起推敲,能够直接指向研究的重点,让研究所的同事刮目相看。但是一旦辩论起来,只要其他同事态度比较强势,刘恒就特别担心自己会得罪同事,慢慢地他也不再坚持自己的观点,态度也软化了,结果就是他不断向同事妥协。事后再想起来的时候,他又会特别生气自己的软弱,对自己不能像其他同事那样坚持自己的立场感到后悔。时间久了,研究所里一些技术没他好的研究员都升职做了组长,有了自己单独的办公室,而刘恒却一直停在原地。

另外,刘恒对周围的事情也总是过分敏感,总是很担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一次,他在研究所的研究室休息,正好妈妈打电话来了,就跟她聊起了家常,这时正好有几个同事也进来休息,刘恒怕打扰别人便匆匆挂了电话。同事见他们一进来,刘恒立刻就挂了电话,也觉得很奇怪,私下都说:“刘恒是个很奇怪的人,老是一个人神神秘秘的。”他听在心里,虽然觉得很委屈,却又不好意思上前反驳。时间一久,刘恒和大家的关系更疏远了,刘恒想找他们交流,却又怕被人觉得自己是故意接近他们,对他产生了新的看法。

刘恒的性格软弱和过分敏感其实就是性格缺陷中的无力和不适应。患有这种性格缺陷的人常常感到精力不足,情绪也总是处在忧郁的状态。因为精神压力和意志软弱的双重折磨,他们适应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的能力都比较弱,一旦进入了不良的心理环境,就特别容易发生不良行为。

不过,性格缺陷并不是一直存在、不可克服的。自省法就是一个效果很不错的方法。每天睡觉之前,通过写日记或者睡前回忆的方法,回顾一遍一天中自己做的所有事情和看到的所有场景,进行自我反思。在找到自身的性格缺陷之后,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互动来纠正。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与他人的性格特点进行对比,然后对自己的性格逐渐改善。

小贴士

没有谁的性格是完美的,谁都有或多或少的性格缺陷。它是每个人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都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们应该正视性格缺陷的存在,积极地去纠正它,不断完善自己的性格,而不是放任它自由发展,或是躲避它,让它继续影响我们的生活。

人生的终极命题:活着是为了什么呢

你为了什么活着呢?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有的人这样认为:“我从未思考过这个问题,但是我觉得,既然活着就要好好活着。因为人一旦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有的人会这样说:“因为我不敢死,虽然我就像时间齿轮上一小块微不足道的铁屑,生活很悲催,却依然要重复着。”

有的人思考比较积极,会说:“为了我追求的理想,为了我的未来,为了我心中的信念。”

也有人会考虑自身的责任,说:“为了我的家人,为了扛起社会的责任。”“因为心中有想做的事,有想保护的人,也有关心的东西,我正是为了这些事情而活!”也有人会对这个意见提出反驳:“这种问题太走形式主义了,要是你想猜测他人对生活的态度,完全没有必要拿这种连哲学家都不能回答的问题!”

(点击上方卡片可阅读全文哦↑↑↑)

感谢大家的阅读,如果感觉小编推荐的书符合你的口味,欢迎给我们评论留言哦!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