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看了三遍《人世间》,但每次到大结局时,听到周秉昆的那句“想想就美”时,依然忍不住地泪目。
《人世间》的好看在于,它的真实,简直是原版生活。《人世间》的好看在于,它不夸大,也不缩小,剧中每个人物,都不是完美的。他们有优点,有缺点,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人。
人性,便是如此。
同时,我看了三遍《人世间》才顿悟:人这一生,最该看透这4种人生真相。
1、所谓人生,原本便是一个怎么办接着一个怎么办的无休止的过程。
没有谁的人生,可以一帆风顺,如行云流水一般。
人生的旅途中,本就充斥着一个又一个问题。学业、工作、爱情、婚姻、收入、孩子、父母、健康……不同的人生阶段,面临的问题也不尽相同。
当我们解决完眼前的问题,另一个新的问题又出现在了眼前。
这是谁都无法避免的。
即便到了人生的尽头,在死亡面前,或许我们依旧在思考来生应该怎么办。
马尔克斯说:“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
人生,就是由无数个问题和无数个怎么办组成的。
我们不必为了纷杂的问题而苦恼抱怨,我们要做的,是认真解决能解决的,坦然接受无法改变的。人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人人都在不断地解决各种问题中度过自己的一生。
2、最没出息的那个孩子,才是来报恩的。
雷佳音饰演的周家老三周秉昆,像极了很多家庭里,最没出息却对父母最孝顺的那个孩子。
多子女家庭里,争气的那些孩子,当了官,发了财,出了名,成为父母的面子。
与此同时,他们也忙得成了父母一年到头见不到一面的人。
而那个没有出息的孩子,天天守护着父母,跑里跑外,忙上忙下,给父母做好吃的,带父母就医看病,知道父母任何细微的衰老,也明白父母内心隐秘的感受。
他时常会和父母有矛盾,有冲突,有彼此看不惯的时候。
但这种较劲和怄气里,却藏着亲情之间细水长流的陪伴,和至深至爱的感动。
、比贫穷更可怕的,是心穷
常言道:“人穷熬一时,心穷毁一生。”
剧中最让人生气的一个角色,当属吴倩。
一开始,吴倩的工作又脏又累,挣得还少。此时吴倩老公的发小周秉昆在书店管事,便把吴倩招了进来,给她安排了一个干净清闲的工作。后来,周秉昆不忍一家老小挤在狭小的老房子里,花了一千多块买了一套新房。举家搬过去以后,老房子便空了出来。
这时候,吴倩一家接连遭遇变故,就连租房子都成了问题。周秉昆眼见吴倩生活艰难,决定把老屋借给她们一家人居住,不收一分租金。一晃几年过去,周秉昆买的新房遇到了麻烦,无奈之下,他想着重新搬回老房子。
让人想不到的是,这时候吴倩甩脸不干了。她不仅不想搬走,还怪罪上了周秉昆,丝毫不觉得房子本就属于人家。她大吵大闹,让两家人脸上都有点挂不住。受尽恩惠的吴倩非但不知感恩,反而变本加厉地提出要求:
“让我搬可以,先给我老公找份工作。”
心穷的人,精神贫瘠,气量狭小,总会摆出一副我弱我有理的姿态。
他们缺失的从来不是一份工作,一间房子,而是输在了眼界和志气。
4、一个人真的很难真正理解另一个人,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感同身受
冯玥怪罪周蓉夫妻生而不养,和他们感情淡淡,不愿意和他们住到一起,周楠觉得没办法理解,既然是亲生父母,为何怨念那么深?
周楠得知周秉昆并不是自己的亲生父亲,亲生父亲骆士宾想要认可他,送他去美国,周楠没有接受,依然选择留在周秉昆身边。冯玥同样没办法理解有两个父亲不好吗,为什么非要二选一。
周楠说:看来,一个人真的很难真正理解另一个人。
这个世界上从来都没有所谓的感同身受,即使是关系再亲近的人也不例外,针不刺在别人身上,他们永远都不知道疼,别指望别人理解你,你也没办法懂得他们的真正想法,过好自己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人世间》是一部用最传统和最朴实的方法创作的长篇小说,充满着诚意和使命感。作家以自己近70年的人生积累、生活阅历和智慧判断完成了“写一部反映城市平民子弟生活的富有年代感的作品”的心愿。感觉作者要在古稀之年给作为作家和知识分子的自己交一份答卷,也给身处的这样一个崭新的时代交一份答卷。
作家说他从小生活在城市,更了解城市底层百姓的生活,他用他杰出的创作才能为我们虚构了一个真实的“人世间”:A城共乐区光字片土屋底层民众半个世纪的世间生活。小说以底层百姓周秉昆们为核心并辐射到城市的各个阶层,多角度多层面深度书写了他们的生存状态与生活历程。
作家说,《人世间》用文字为他所了解认识的家乡人画了一组群像。他们中有中高级干部,大学教授,有公安干警,有文化馆长、报社编辑,有商人,有导演,有市井小民,也有更多的在岗和下岗职工……在时代的风云变幻中,他们命运跌宕起伏,每个人身上都既有清晰的时代烙印,又有鲜明的个性色彩。
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说:《人世间》有力地刻画了时代变迁,尤其是时代变迁中的人物,他们一再向我们发问:人可以是什么样?人应该是什么样?那些人,那些精神形象,是立得住的。梁晓声认为,文学艺术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丰富,更是让人们的心灵向善与美进化,创作《人世间》就是想将近五十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直观地告诉人们。
只有从那个年代梳理过来,才能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他想让年轻人知道以前的中国是什么样子,一代代中国人是怎样生活的,我们如何走到今天,以此对他们的人生有所帮助。这就是一个作家的使命感,他以近70岁的高龄,耗时三年,手书一百多万字,用文字为百姓画像,为时代立传!
文学艺术,当以人民为中心,与时代同步伐,以“明德”引领精神风尚。以“明德”为支撑的精品,方可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人世间》树立了当代文学作品创作的典范。
以现实主义的坚实,《人世间》最终写出了城市底层平民五十余年的生活史,委实可钦可叹。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人世间》自创了一个传统:一个以鸿篇巨制的形式书写城市底层平民的传统。这样的厚重之作,之前少见,未来也不会多见。梁晓声无疑以自己固执的热情硬生生开创出了一条道路。对他来说,是聊慰己怀,对当代文学来说,则是卓然成体,自当号引更多来者。
总的来讲电视剧已经拍得挺好,但是对比原著还是有许多删减,原著中对于许多的细节描写得更加透彻,对《人世间》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购买原著看看,利用休闲时间拜读梁晓声老师的文笔,提升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如果您感兴趣的话,点击下方的商品卡,就能直接购买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