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1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凌姝燕
闻名中外的百里钱塘,拥有着杭州湾大湾区最长的生态岸线,同样也是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之一。如今,面向钱塘江的周王庙镇胡斗村、云龙村、荆山村正在发力,一个围绕这三个村的乡村旅游综合体正在逐渐形成。
经过近两个月的征集,周王庙镇围绕胡斗、云龙、荆山三个村的乡村旅游综合体征名结果出炉。最终“荆斗云”三个字被录用,成为这个乡村旅游综合体的新名字。包含三个村名的“荆斗云”读来朗朗上口,又与西游记里的“筋斗云”谐音,想来大家对它充满好奇了吧,今天,记者就带你去看“荆斗云”。
胡斗村:体验渔家风情
骑行在翁金线上,满目的绿意和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一路一弯又一弯的百转千回让骑行的乐趣陡然倍增。我们最先来到的是胡斗村。
胡斗村位于周王庙镇的西南角,翁金线由东向西贯穿村里8个组。胡斗村池塘连集成片,水域面积广阔,池边浓荫蔽日、茂林修竹,刚一进入就觉得心情舒爽。胡斗村党总支副书记钱云清说:“出去旅游逃不开‘吃喝玩乐’四字,在胡斗村,几乎都可以满足。”
目前,胡斗村有6家省4A级农家乐饭店,两家市级示范民宿,将依托现有旅游发展基础,主打渔家美食、渔家美宿、渔家风情、渔乐体验四大旅游产品。
行走在胡斗村,每家每户附近都有着不同的景致,木头做的长廊、陶罐做的喷泉、葡萄藤织成的屏风……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错落有致。其中,还有一抹不一样的颜色,那是“盐”的白。
胡斗村有个盐文化公园。据悉,以前夹塘内的村民主要靠制盐为生,胡斗村特地在公园里用铜像展示了筑田晒盐、买卤烧盐、掘潭取卤和刮泥滤卤的劳动场景,用以忆苦思甜。“我们已经在策划制盐体验区建设了。”钱云清说道。
临近海塘,那就是钱塘江的堤岸了。靠江吃江,胡斗村有很多村民仍以捕鱼为生。以“钱塘人家”为龙头,村里12户农户自筹资金60万元组建钱塘渔村食品有限公司,采用集中管理、分户经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模式,打造渔火钱塘美食街。
钱云清给记者介绍了三道“必点”美食,刀鱼、鳗鱼、鱼圆。“有不少来自杭州、上海、苏州等附近城市的客人,专门来我们这尝鲜,看中的就是野生江鲜的美味。”
胡斗村以“渔火钱塘”“盐趣钱塘”“七彩钱塘”“戏说钱塘”为主题提升旅游景点。当前,“渔火钱塘”“盐趣钱塘”已初具旅游规模。“今年,我们将投入万进行外立面改造、民宿精品区建设等。”钱云清表示,胡斗村,未来可期。
荆山村:走入淳朴乡村
荆山村东连盐官度假区,西接胡斗村。以种植双季水稻、桑树为主,肥沃的土地上分布着桑竹环绕的池塘,俨然一派宁静祥和的田园风光。
相比胡斗村和云龙村,这里的景点不多,多处在建设中。正因如此,记者对这里多了一些期待。未来的荆山村,将会是什么样的呢?
跟着荆山村村委会主任朱华峰,我们来到了杨家庄。在一片池塘边站定,记者很快就被这里接地气的秀美风光吸引。“任谁也想不到,这里曾是个臭水浜。”朱华峰指着池塘开心地说,经过“五水共治”、乡村旅游综合体的前期建设,现在的小村庄已经变成一个环境优美、乡风淳朴的江南水乡啦。
据了解,荆山村海塘防护林长约4.8公里,构成沿江百亩生态森林公园,未来,这里将依托盐官古城、观潮景区,培育湖塘风情、农耕体验、旅游服务、钱江观潮四大旅游产品。
一路走下来,村里人家房前屋后时不时透出雅致小景,热情的村民乐呵呵地与我们打招呼。还在成长中的荆山村旅游节点,给人的感觉,像极了“乡愁”。
记者了解到,“荆斗云”乡村旅游综合体主要围绕“大全域+小全域”旅游概念,依托自然禀赋,增创特色优势,以中国公路活化石“翁金线”为纽带,以胡云路为轴线,创新打造“差异竞争、优势互补、一体发展”的乡村旅游综合体,大胆探索出乡村振兴的发展新路子。周王庙镇相关负责人说:“我们承诺,绝不改变村子原汁原味的生气。”
胡斗、云龙、荆山三个村面向钱塘江,有着大江大河的开阔,更有着小桥流水的风情。孙悟空的“筋斗云”,一翻筋斗就是十万八千里,而周王庙镇的“荆斗云”,翻出的是美景、美食和乡村旅游综合体的风采。
云龙村:感受蚕桑文化
在海塘上,除了几位钓客,最亮丽的风景无疑是身着旗袍忙着拍照的几位阿姨了。“天气渐暖,我们就四处走走,一下就被这里的江景迷住了。穿旗袍也是心血来潮,刚从云龙村租的。”
云龙村,一个被誉为“金龙降落的地方”,是传统的蚕桑生产基地。云龙村的蚕桑生产民俗作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中的重要代表性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了中国的一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未来,云龙村将依托现有旅游发展基础,打造蚕桑农业、蚕桑体验、蚕桑文创、蚕桑度假四大旅游产品。
我们首先来到云龙记忆馆,记者私下觉得,这是来云龙村旅游就一定要去的地方。都说了解一座城市,最快就是参观博物馆,这句话放在这里也一样合适。云龙记忆馆,从过去、现在、未来三个主题展示了云龙村悠久的蚕桑历史和文化底蕴。馆内珍藏了比较珍贵的老照片、老物件,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云龙村的蚕桑故事。
蚕俗文化园是另一个标志性景点。年周王庙镇云龙村蚕桑生产民俗作为中国蚕桑丝质技艺中的代表性项目加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保护这项技艺,云龙村建立起这个蚕俗文化园,在其中展示蚕桑生产工作,不定期演示养蚕、缫丝、扯丝绵等老底子的技艺。
在过去,每到清明时节,云龙村的养蚕人家都要烧上一桌别有风味的蚕菜,每一道菜都和养蚕有关,一来是祭祀家里保佑劳作顺利的蚕神,二来饱含着养蚕人对结茧采收的期盼,有着丰收吉祥的寓意。“比如蚕白虾和白切肉,因为带着白字,寓意蚕茧洁白。蚕菜虽然只是些家常菜,但简单的烹饪就足够美味,而这桌美味里也藏着古时养蚕人的淳朴心愿。”听着工作人员的介绍,记者不由神往。离清明不远了,到时定来品尝一番。
在生态农业体验馆,有着许多利用蚕桑特色开发出来的创意产品。这里有丝绸,桑果酒等特色农产品,游客可以在这儿挑选一两件作为伴手礼带回家。如果有时间,还可以像记者一样,在村民的指导下,坐下来亲自完成一件蚕茧画,慢慢结束一天的乡村生活。
“以前,记忆馆和体验馆是云龙的金字招牌,接下来,我们这还有几个有意思的重点项目正在建设。三又木文创园、万木云文创园、亩的现代化桑地,都是值得大家期待的好去处。”云龙村党委委员陈勤艳说道。
编辑:煎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