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大超市开始布局小店。
近日,首航超市旗下小店在京第三家门店正式营业。据了解,该门店营业面积约为平方米,拥有多个SKU,店内以生鲜为主。营业首日吸引了不少周边居民,当日销售额超8万元,其中生鲜商品销售占比达到50%。
首航超市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小店模式基本已经跑出盈利模式,首航超市未来还计划会多开一些小店。
不止首航超市,物美也看上了“小店”经济。据物美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物美集团布局新店以“小而美”路线为主。年,物美就推出了全新品牌“品超市”,目前在京已经开设80多家门店,定位精品生鲜超市,并融合了便利店的关东煮产品,主要选址在社区周边。
此外,盒马也将希望寄托在mini店,高鑫零售也提出,未来中型超市和小型超市将成为集团营收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之一。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小型超市能更快盈利。新开业的大卖场盈利周期需要2-3年,小型精品生鲜超市可在一年时间内实现盈利。
小业态成为风口与消费习惯的变化有着密切关系。都市生活节奏加快,消费呈现碎片化,社区小店带来的便捷性抓住了消费需求。
数据显示,发达国家社区商业占据了社会商业总支出的60%-70%。目前,社区商业在中国整体水平约30%,说明我国社区商业仍处于初级起步阶段,未来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北京也在为社区商业的品牌化、连锁化铺垫。据北京市商务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北京市的便民商业网点保有量达9万个。到年,北京市连锁化、品牌化、规范化早餐、便利店(社区超市)、蔬菜零售等8项基本便民商业服务功能全市社区覆盖率%,物流末端配送网点覆盖率达85%以上。
近期,北京市商务局还发布了《加快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促进生活服务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到,年,全市将实现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覆盖,形成多元化、多样化、覆盖城乡的生活服务体系,将“家门口消费”设施建设提上日程。
不论在市场规模还是提升空间上,社区商业都让各方企业动心。尤其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以社区原点的消费呈现出增长的态势,各大品牌也更加确定了社区市场的潜力。零售商们也借着小业态,布局社区市场、抢占份额。
不久前,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发布的“年中国连锁Top”显示,年,Top连锁企业门店总数同比增长8.9%。在业态上,年百货、便利店业态在销售规模以及门店总数上都实现了增长。不少便利店、社区店品牌实现了销售和门店数量的双增长。
未来小店能否长久运营,取决于店内生鲜布局。社区消费场景的客群流动性较小,主要服务于相对固定的消费者,因此,门店需要培养维护好常客。生鲜作为社区居民消费中高频需求品类,它的选品品质与运营能力决定了门店能否长久存续。
零售专家胡春才指出,社区生鲜店要想做好社区这门生意,需要做到商品新鲜、品质好、价格亲民三个要求。
生鲜面临着较高的运营成本、更强供应链的考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生鲜行业从业者指出,由于生鲜商品本身具有高损耗特点,这需要门店具有很强的商品管控能力,既要及时调整动销最快的SKU,又能以最实惠的价格呈现给消费者。
同时,生鲜零售依然以传统线下渠道为主,线下菜市场也是具有人间烟火气的存在。生鲜企业想要盈利,要继续培养用户行为习惯,增强复购率,将市场蛋糕做得更大,才有提升价格的空间。
-END-
文字|王维祎
编辑|孔瑶瑶
图片来源|首航超市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8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