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焙赛道很热,烘焙创业故事也热火朝天。
在一个南方县城,开3年烘焙店,目前拥有6家连锁店,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他的故事,真正让我看到“普通人开烘焙馆”的成功之道。
thegiftofnature
自然之礼
1
下沉市场的“大店”
李亚光,90后,「荔荷NEEKKO」创始人,是张家港的烘焙“名人”。
秉承着对于面包的热爱,李亚光辞去原本外贸业务工作,不断跟随世界面包大师学习,经过2年时间不断打磨产品,开出了第一家「荔荷NEEKKO」。
3年时间,不断调整品牌策略,打磨产品,确定了现在的“大店”思路。
“从我入行时就一直在思考,如何在下沉市场做出差异化,让顾客感知你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最终,我选择在下沉市场,开一家不一样的烘焙店。”
在定下新模型店铺思路后,年李亚光在常熟开出了这家看上去“不太一样”的烘焙店。
李亚光希望这是一家,在常熟能带给人们,感受复古生活的烘焙简餐店。
主理人:李亚光
面包店提供的不仅仅是烘焙本身的美味,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食物,让人们有机会相聚和交流,享受繁忙生活节奏中的「空隙」
2
到底有哪些亮点?
先看外观,醒目的红色门头,配合白色简洁的店名「荔荷NEEKKO」,下面的小字标明了经营产品:烘焙+咖啡+轻餐。
这样的设置可以让消费者快速的获取信息,精确的做出选择,减少思考的时间。
进入店内,暖木调装饰、舒适的休闲区、超长面包橱窗…店里的一切都带着法式质感,散发着近人的亲近气息。
既能在白天全时段服务于周围邻居,也能在如今市区最热闹打卡的街区,受到年轻人的喜欢。
产品方面,菜单分为传统烘焙、饮品和轻餐连部分,价格从十几块钱的面包,到一百多的菲力牛排,选择非常多样。
让人感觉可以在这里坐上一整天。
空间体验,诚如我们所见,这里的装修并不像一个传统的烘焙店。增加店铺面积,让空间尺度更加宽敞,惬意聊天,阅读或是办公都是不错的选择。
在三四线城市,提供空间的场所也有,但低成本,年轻化,又能体现生活方式的地方,真的不多。
商务人士,点一杯咖啡,就能办公、商务会谈、聊天,中午的午餐也可以一起解决。女生聚会,拍照打卡,也是时下流行的生活方式。
三四线、低成本、高颜值、社交空间,是他店铺模式的核心属性,缺一不可。
主理人:李亚光
三四线的年轻人,不赶时间,可支配的收入也更多,满足他们的社交需求、又不太贵的模式,还存在很大的市场空白,这是我们考虑开这家店的原因。
3
专注产品拒绝自嗨
李亚光有着多次餐饮创业经历,也亲身经历过失败。让他对于创业更加有自己清晰的想法:
1、直接与年轻人对话
在大城市中BISTRO已经成为流行,不要忘记在三四线城市,还有一群追求新潮的年轻人。
县城被定义为“下沉市场”,但并不意味着落后、低端和粗糙。
将网络热点与年轻人喜爱的新兴手段利用了起来,走出店面,和顾客零距离交流;在店内设置上结合时下年轻人热衷的打卡区域。
在细节处与年轻人对话,更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这是大连锁很难快速做到的事,也是市场机会的缝隙。
2、用不同“香味”与顾客沟通
值得注意的是,「荔荷NEEKKO」的成功更多还是对于产品的理解。
在李亚光眼中,消费者不仅仅是吃面包,更是懂面包的。
因此,他们在产品上一刻也不肯放松。各种热门款、经典款,都可能出现在「荔荷NEEKKO」。
不同之处在于,在制作的时候,师傅们加入了自己的喜好和本土化的食材。尤其是搭配和工艺上,更是玩法超多。
加入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小食,更为店内增添了一份烟火气。
3、这里可以真正放松下来
除了产品之外,松弛感的打造,更多来自空间。
一方面,店外增加了外摆空间,让顾客更容易停留,绿植,太阳伞也传递出一种随意、日常、友好的态度。
在店内,将休闲区与售卖区做出了半隔断区隔,简简单单,又想要每天被麦香包围,多么美好轻松的相遇。
富有地方特色的小吃,更为这里增添了一份烟火气。
4、该省省该花花
在该花的地方,「荔荷NEEKKO」绝不含糊。对于李亚光来说,一定要用好材料,要美味有颜值,产品可以不多,但是每一款一定都是精品。
可以不加一滴水,全部纯牛奶制作;可以费时费力地制作天然酵母;可以投入更多时间研究新口味……只要是顾客需要的,都是值得的。
该省的地方,李亚光也是精打细算。比如椅子,用的都是藤编椅结实又耐脏。
3
深度采访
「荔荷NEEKKO」3年时间,在张家港、常熟一共开了6家店,对于这次全新的尝试,带着好奇,我们采访了「荔荷NEEKKO」的主理人李亚光。
Q
我们这家店为什么取名叫荔荷?
主理人:当时没有想区中文名,只想了英文名Neko,很顺口,在日文中是猫咪的意思,像是一个吉祥物。在这个单词的基础上,做了一点点变形,将E和K做了重复,就成为了「NEEKKO」。
后来想到在中国如果没有一个中文名,传播起来没那么容易,就用「荔荷」两个字,算是做了一个注音,也方便注册。
Q
可以分享一下您做成6家门店的经历吗?
主理人:我在跟着王子老师学习的过程中触动很大,因为我之前没有接触过面包,上完课发现市场上的面包种类很少,当时日本技术、欧洲技术在市场上很少,尤其是在张家港这样的小城市。
之前也做过其他的行业,发现我在做面包的时候,虽然当时只是一个小小的工作室,却能让我非常专注,每天非常累,却又乐此不疲。
就在忙碌的过程中认识了我第一家门店的房东,就这样开始了门店经营。
▲「荔荷NEEKKO」第一家店
Q
可以跟我们讲讲产品吗,店铺主打的是什么?
主理人:就从产品上来讲我们是全品类的面包店,日式、法式、欧式、吐司、贝果、碱水、司康这些都有。每个品种可能有几个不同的口味,会按季节或者节日去轮换。
Q
您说从一家店到现在的六家店,您有没有遇到一些问题?
主理人:问题很多,当只有一家店的时候,我天天在店里,如果当天的营业额不太好,我可以自己盯一下,延长营业时间,或者自己出去送货。
现在店多了,不能要求员工也要像老板一样全部投入,就可能需要找寻一个平衡点,把它作为店铺的文化,员工要认可荔荷,要认可我们的文化。
Q
您在开店的过程中,有什么是比较困难的部分?
主理人:我觉得困难的部分还是人,有能力的人更喜欢去大城市。一些学徒,在这里学习,学成后有些也会离开。像我们店的出品种类比较多,有西餐、面包、蛋糕很多部门。这样就导致管理成本很高。
Q
您这6家店的地理位置是相同的类型吗
主理人:大部分都是街边店,有一家社区店,其他都是商圈店。
因为面包是靠人流,需要更多的人流去支撑营业额,所以我会选择开在人流相对更集中或者说进店概率更高的地方。
Q
您觉得开店是地理位置重要还是说产品品质更重要?
主理人:我觉得都很重要,如果你是走门店模型,自己没有很强的私房号召力的话,那肯定门店位置是第一位的。
地理位置决定了你的生死,产品决定了你能活多久。
Q
现在这6家店每一家店都是不一样的模型吗?关于荔荷这个品牌,您希望将它经营成怎样的一个状态?
主理人:目前张家港的店都是一个模型,都是面包、西点和咖啡。常熟这家店在面包的基础上增加了餐的部分,是一个新的模型。
Q
接下来开店会选择走出张家港吗?
主理人:就目前的阶段先把内功修炼,团队要再成熟一点,内部的规章制度流程要再完善,以后可能再考虑出去。
Q
您的品牌或者店铺的有做了哪些宣传?效果如何?
主理人:大众点评、小红书、抖音都有做。在小城市这些宣传的效果相对一般,小城市客群比较固定,更多地是靠口碑宣传,将产品做好更重要。
Q
产品的方向是您这边在负责吗?可以给我们分享一下您的研发思路吗?
主理人:一般是每个季度更新,到了节假日就会提前策划,看一下国外的是怎么做的,找一些灵感。
Q
现在店内哪些产品销量比较不错?
主理人:面包部分,销售额主要是日式,最基础最大众的产品,比如红豆包、盐面包。然后是生吐司,现在年轻人渐渐成为消费主力,对于碱水、贝果这种低油低糖,相对健康的产品接受度在提高。
Q
在您的经营过程中,有没有遇到需要放弃一家店的时候?您是如何判断这家店是要继续还是关闭?
主理人:到目前为止,我们关闭过一家店。判断其实很简单,就是看销售额。如果店铺营业额每天都在上涨,客户反馈还不错,即使是微亏的状态,我们可以通过调整产品,控制成本等举措,努力一下。
4
写在最后
下沉市场是一个“老话题”,渗透方式已经有很多。
有的做性价比、有的做个性,每一个品牌的差异化各不相同。执着的在市场的缝隙中,寻找自己的立足之处。
「荔荷烘焙」用空间和服务探索出的不同,或许无法走得很快,却不失为烘焙当下需要思考的方向。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6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