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太平洋咖啡门店,越来越少了....这是近日广州很多人的感知。
据工商登记信息显示(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太平洋咖啡在广州注册的门店有45家,存续11家,已注销34家,注销时间主要集中在-年。不止广州,餐饮O2O发现,深圳、上海也出现大量太平洋咖啡闭店情况。
或许当下很多消费者对太平洋咖啡不熟悉,但认识的都知道,这个品牌虽然门店数不多,但也曾一度成为中国市场第二大咖啡连锁品牌,仅次于星巴克。
一边是持续火爆的咖啡赛道,一边是太平洋咖啡的连续关店,这个咖啡品牌到底怎么了?昔日风光的咖啡第二品牌,为何会走到今天大量关店的境况呢?
01■地产巨头华润旗下品牌曾想赶超星巴克
太平洋诞生于年,当时从西雅图远赴香港工作的TomNeir夫妇在香港开出了第一家门店,主要目的是为周边的银行工作人员、律师以及会计师们提供精品咖啡以及休闲地。
随后三年,太平洋咖啡被其士泛亚有限公司收购,集中在香港发展。直到年被华润万家收购,才真正借势华润商业地产优势,迅速在广深区域扩张,被大陆消费者所知。
在华润的扶持之下,太平洋咖啡发展迅速。彼时华润创业副董事总经理兼首席财务官曾信心满满的表示,计划在3年内开设家咖啡分店,在5年内将太平洋咖啡拓展为中国最大的咖啡连锁店,赶超星巴克。
为了实现这个赶超星巴克的目标,在华润的带领下太平洋咖啡做了以下几大战略:
1、另辟蹊径做企业咖啡,直接避开与星巴克的直接竞争
虽然太平洋咖啡一直说想要赶超星巴克,但当时太平洋处于弱势,且因为有华润这个商业地产资源,太平洋走上了另一条道路,做企业咖啡服务业务。
年、年太平洋咖啡先后与华润银行、医院合作,首次推出咖啡银行、医院咖啡店等新型业态。随后,太平洋咖啡更是与中粮、平安信托、绿地集团、恒生银行等多家企业展开合作。
2、发展特许加盟业务,加快门店拓展步伐
年太平洋咖啡还未被华润收购时,就已经开启了特许加盟业务。
随着品牌知名度不断扩大,太平洋咖啡以直营门店作为基础,开放了城市代理加盟和特殊渠道(单店)加盟两种合作投资方案,并且其旗下品牌VolgoCaffè也开放加盟,当时具体加盟门店数目未知。
3、推出会员计划以及零售服务,增加复购率
众所周知,星巴克在中国的成功与其推出的星享会员体系有很大的关系。年,太平洋咖啡模仿星巴克在全国推出“太卡”——太平洋咖啡会员计划。据悉,截至年,其会员总数已超过20万,后来更与华润品牌打通。
除此之外,太平洋咖啡还开启了零售服务,在直营门店内销售咖啡、茶等产品;同时开发咖啡的周边产品,通过电商等形式进行售卖。以咖啡工坊,演出赠票形式,增加门店产品销售,提高品牌形象力。
产品上更是不断加强品牌本地化尝试,创新性的打造了咖啡潮品——气爽咖啡,将食品级氮气与咖啡结合而成,口感绵密,视觉上更是拥有瀑布般的沉降效果,在当时获得了不少消费者喜爱。
在以上战略的加持下,虽然赶超星巴克的目标并没有实现,但太平洋咖啡的业绩并不差。5年之后即年左右,太平洋咖啡全球门店数即达家左右,直接超越了Costa成为星巴克之下的中国第二大连锁咖啡品牌。
02■求新求变探索转型打造多个子品牌太平洋咖啡的辉煌并没有持续多久,随着新茶饮火爆以及后来瑞幸的横空出世,咖啡赛道彻底点燃。作为老品牌的太平洋咖啡,便出现了“力有不逮”的情况。
为了跟上时代浪潮,太平洋咖啡曾在年-年左右,短短1年的时间内打造出对标不同档次消费者的多个咖啡茶饮子品牌:
1、太茶:茶饮+咖啡+烘焙轻食
太茶是太平洋咖啡在年为了顺应当时火爆的新茶饮热度,推出的一个茶饮子品牌。与传统的新茶饮品牌不同,太茶做的茶饮+咖啡+烘焙轻食的创新产品模式,试图以此形成差异化优势,在当时的新茶饮赛道突围。
同时,太茶在门店场景上下了很大功夫,整体呈现极简、留白、现代化的风格,颜值非常高,与喜茶、奈雪风格略有相似,显然品牌是想通过高颜值门店,将太茶打造成与当时的喜茶、奈雪一样的年轻人拍照圣地。
2、BrewBar:西点+手冲咖啡
除了太茶之外,年太平洋咖啡还试图打造一个高于太平洋的手冲精品咖啡品牌BrewBar。BrewBar主打“极简”和“专业”,通过简约设计、搭配齐全设备、手工冲煮的精品咖啡,为消费者呈现一个纯粹咖啡世界。
据悉,在BrewBar店内有许多“特别菜单”,比如,所有咖啡手调饮品均可选择单一产地咖啡豆进行制作,让顾客体验最纯粹的咖啡。
同时,还邀请了许多咖啡大师到场,可为顾客展现最纯粹的咖啡冲煮技艺与文化。
3、LUXE:咖啡豆烘焙+茶饮+面包烘焙+轻食
与BrewBar不同的是,LUXE定位的是“专业”和“精致”,门店面积更大,对标的是星巴克的烘焙工坊。据悉,LUXE的首店面积近㎡,门店内包括咖啡制作学习区、烘焙产品区、饮品区、轻食货柜等。
在太平洋咖啡的LUXE门店,消费者不仅可以通过“咖啡学院”中的课程,学习并亲自烘焙咖啡豆,也可以将自己制作的咖啡豆制作成手冲咖啡;还可以根据消费者喜好调整面包的烘焙程度。
太平洋咖啡的多品牌战略,如果以一个金字塔来划分,连锁咖啡PACIFICCOFFEE和太茶在最下层,对位大众咖啡与茶饮需求,精品咖啡BrewBar(西点+手冲咖啡)在中间层,对位精英人士咖啡需求;LUXE(咖啡豆烘焙+面包烘焙)自烘焙旗舰店在最顶层,对标资深咖啡爱好者的需求,同时为品牌树立一个“品牌教堂”。
很显然,太平洋咖啡希望以不同的子品牌对位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从而达到覆盖高中低消费者的目的。
不过可惜的是,太平洋的多品牌战略并未成功,太茶这个品牌早已在新茶饮激烈的竞争中销声匿迹了,LUXE门店也早已关闭。只剩BrewBar品牌目前还有少许门店存在,深圳还有两家,南宁、沈阳等城市各有一家。
太平洋咖啡也从曾经的咖啡第二地位不断下滑。据悉,年底,太平洋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还有2.5%,排行中国咖啡第二;截至年已经排在了星巴克、瑞幸、Costa后面,仅为1.7%。
随着咖啡赛道新锐品牌的不断涌现,太平洋咖啡品牌排名更是不断下降。在年连锁咖啡排行榜中太平洋咖啡已经掉队前10,仅排行第13位,与星巴克距离更是越拉越大。
03■太平洋咖啡失落背后
作为曾经中国咖啡排行第二的老品牌,近些年太平洋咖啡为何会掉位如此严重呢?在餐饮O2O看来,作为老牌咖啡品牌,太平洋咖啡的没落与曾经的老牌咖啡巨头上岛一样有着时代与本身的因素。
1、错失咖啡平价化时代红利
太平洋咖啡与星巴克、上岛一样,主打的都是第三生活空间。而随着以瑞幸为代表的“咖啡平价化”时代到来,脱离社交负荷,主打快与方便,更日常,更廉价的咖啡成为主流趋势,瑞幸咖啡更是迎来门店爆发性增长。
然而,太平洋咖啡依然停留在星巴克式的咖啡逻辑上,年在新茶饮爆发快咖啡萌芽的时代,太平洋咖啡或许也意识到了机会,但并没有选对路线。
太平洋的多品牌战略覆盖多个需求客群,走的是星巴克式的向上“高端化路线”(当时星巴克已相继推出星巴克臻选咖啡门店、星巴克烘焙工坊),与当时的时代趋势相反,这使得品牌直接错失了瑞幸制造的咖啡平价化时代红利。
而且,与星巴克这个当时国内公认的咖啡top1不同的是,当时太平洋咖啡品牌知名度并不高,门店主要集中在广东、香港两个区域,其它地区门店很多是个位数,影响力较弱,子品牌的发展难以借助到太平洋咖啡的品牌力。
2、未借到华润商业地产优势
作为华润旗下唯一咖啡品牌,太平洋咖啡如果能借助华润旗下的商业零售项目,想要迅速铺开并不难。不过,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华润在营商业项目中太平洋咖啡门店并不多,甚至有多个城市万象城相关的品牌门店已停业。
而且,太平洋咖啡产品性价比不突出。太平洋咖啡产品定价在30元左右,但同等价位目前已有星巴克,MStand、Costa等品牌,高性价比咖啡更有瑞幸、库迪、幸运咖等,与这些品牌相比太平洋咖啡位置显然比较尴尬。
况且,太平洋咖啡这些年几乎没有声量,产品层面也未出现如瑞幸椰云拿铁、星巴克冰震浓缩类似的爆款爆品,即便拥有华润优势想要铺展开也不容易。
由此可见,太平洋咖啡的失落并不是偶然。
中国咖啡赛道已进入2.0竞争阶段,瑞幸一马当先,星巴克、库迪、幸运咖等奋起直追,新老势力不断竞争,更有细分品牌频频涌现,赛道已经非常拥挤。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变则通,不变则废。太平洋作为老咖啡品牌,要想继续生存下去并不容易,唯有顺应时代发展变通转型,紧跟时代创新产品才有出路。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6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