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胡春娜
这几年去基层采访,经常有出乎意料的收获。
走村串镇,不仅看见一栋栋崭新的楼房、平坦宽阔的道路,家家户户门口种着花草,干净怡然,还见到村民家里宽敞明亮,智能化电器便利着日常生活,家门口的小轿车更是屡见不鲜。在一些开发旅游业的村庄,周末或假期堵车时有发生……这在以前,这样的场景很多人都不能想。如今,这些都见惯不怪了,乡亲们的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的誓言,我国创造了连续7年每年减贫万人以上的奇迹。各级政府大力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系列政策,要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全面脱贫这一奋斗目标。
今年,脱贫攻坚进入了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新阶段。
这一路走来,中原大地上书写了许多成功的脱贫故事,各级政府也形成了精准扶贫的科学方略,构建了高效运行的治理体系,这为我们奔向全面小康提供了重要支撑。
大别山下,光山县一望无际的油茶飘香在希望的田野上;豫西深山,卢氏县连翘花开,结出增收硕果;黄河滩区,平原示范区盐店庄村在“荒沙滩”上建起万亩“花果川”;豫中平原,曾经的深度贫困村尹集镇大刘庄村嬗变成远近闻名的旅游专业村,还发展了中药材种植、光伏发电、肉鸽养殖等产业,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本期特选了几个扶贫故事。尽管帮扶对象的情况不一,但真情扶贫是共同点。这几年,一批批驻村第一书记走进了贫困村,走近贫困户,用自己的双脚丈量着中原大地,用真情书写了一份份脱贫摘帽的优秀答卷;一个个贫困户,在政策的扶持下,在第一书记的帮助下,摘掉贫困帽子,走上致富小康路。在此过程中,他们不仅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而且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美好生活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全面小康大家一起走!
嵩县黄庄乡三合村一景新华社发
大院里的顺口溜
□王华峰
“书记帮俺脱了贫,您是俺的贴心人。脱了贫,有了钱,党和政府照顾俺。决不辜负党领导,奔向小康大发展……”
前不久,我到单位的扶贫联系点新蔡县化庄乡周李村走访,刚走进村委大院,就听到阵阵掌声和笑声。
念信的人叫洪心田,是周李村的村民,60多岁,略通文墨,是这个村的“土秀才”,感谢信就是他写的。感谢信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充满着真挚之情,一句句朴实的顺口溜,描述着党员干部不怕吃苦,不畏困难,扑下身子干实事的动人事迹。信里表扬的是驻周李村第一书记李磊。
往前几年,土秀才洪心田的日子可不咋“甜”——他身体不好,不能外出打工挣钱,孙子患病花去了家中10多万元,还欠下不少外债。儿媳曹萍才30岁,尽管聪明能干,但要照顾一家老小,也无法外出务工挣钱,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全压在儿子洪德俊身上。
李磊通过走访、沟通,让曹萍在厂里做计件工,还依据政策报销了孩子看病的部分费用,并为洪德俊介绍工作。年,洪心田家率先脱了贫,所以才有了洪心田写感谢信之举。
李磊是新蔡县规划局干部,年来到周李村扶贫时,年方31岁,正是人生好年华。接到组织通知,他二话没说,打包好铺盖就上任了,在村里一干就是5年。作为周李村的一名帮扶队员,我也常常来到村里走访,就这样认识了李磊。
周李村距离县城28公里,距化庄乡政府5公里,辖7个自然村,共有农户户人,地理位置比较偏僻,交通不便,经济基础薄弱,贫困户多,工作也不好做。但李磊不怕,他说:“只要我做到深入、融入和投入,把所驻村当成自己家,把村民当成一家人,就能听到群众的真心话,找准穷根,对症下药。”
上任以来,从周一到周五,李磊大部分时间都在村里,有时周末也不回家。上任伊始,他一大早就深入田间地头调查研究,走访村民摸实情、听建议。不到一个月时间,他挨家挨户走了个遍,全村共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0户人,个个情况他都摸得门儿清。时间长了,村民们都叫他“三多书记”——走访次数多、征求意见多、解决困难多。因与村民们相处融洽,到谁家连狗都不会叫一声,所以又得一称号“狗不叫书记”。
周李村离城远,贫困户洪建军想往返县城拉货挣钱,买辆二手面包车还差点儿钱。李磊得知后,马上为他联系普惠金融小额贷款,让洪建军顺利买了车,还帮助他的妻子去村办服装厂务工。一年下来,洪建军还清了贷款,又买了一辆拉货的小卡车,去年他家还盖了新房。洪建军逢人便说,是李书记帮他走上了致富路。
贫困户洪东升的母亲王秀英因常年甲亢引发了糖尿病等其他疾病,需要经常住院治疗。李磊想方设法为她报销住院治疗费,极大地减轻了他家的负担。有一次,王秀英老人装着十来个煮熟的鸭蛋找到李磊说:“李书记,你帮了我们那么多忙,没吃过俺家一口饭,没喝过俺家一口水。大娘家里养的鸭子下蛋了,煮几个拿过来给你尝尝,你可一定要收下!”
一枚小小的鸭蛋,还有村民写的顺口溜,凝聚着村民对驻村第一书记的认可和支持,表达了对扶贫干部的感激之情。
幸福近在咫尺
□黄海涛
四年前,因为家里穷,老肖总觉得矮人半头,见人不太爱说话。有时,他一个人蹲在树下抽烟,一根接一根……
老肖名叫肖高宾,家住沈丘县卞路口乡肖门村,今年52岁,是一名残疾人,左眼接近失明。他家里一共4口人,老父亲患糖尿病,妻子也患病,一个11岁的儿子正在上小学。老肖靠一只眼撑起一个家,那时的日子不是一般的难。
肖门村在聘用保洁员时,村支书第一个就想到了老肖。平时给村子主干道打扫卫生,每月可增加块钱的收入。可这并不能解决老肖的根本问题,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
年,精准扶贫摸底工作开展之后,村支书把老肖的情况拿到村“两委”会上商议,组织村干部到他家实地走访。接着又召开了民主评议会,大伙儿一致举手通过,把老肖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享受到国家的低保政策,老肖稍稍喘了一口气。“可贫困户的帽子不光彩,俺不能躺在政策温床上。”老肖暗下决心,一定要靠自己的双手致富。
肖门村近几年注重发展产业,成立了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蔬菜大棚五十多个,流转土地上千亩。其中有老肖的两亩地,每年租金元。年春,由村支书牵线搭桥,合作社理事长找到老肖,跟他说合作社壮大了,种植品种也增多了,砍白菜、出红薯、扒土豆等都需要人手,问他愿意去干不。
“俺当然乐意!俺最不怕干活出力气。”老肖当场应了下来。合作社按天计工,干一天元,看夜加班另算,老肖一个月能拿元左右。在管理上,合作社对老肖这样的贫困户也特别照顾,家里有事忙家里,家里没事来挣钱。老肖两头兼顾,天天忙得不亦乐乎,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年,在村干部帮助下,老肖买了几头小猪崽,让家人照看着。老父亲特别上心,天天下地打猪草,妻子在家喂养得也仔细。因为有心劲儿,一家人的精神不错,身体也都有好转。去年,猪肉卖上了好价钱,赚了两万多元。
到年底,老肖上街赶集,给全家每人都买了一件新衣裳。回来的路上,刚好碰到村支书,老肖说他家的收入已超过了政策划定的贫困线,不想戴着贫困户的帽子过年。支书很高兴,夸老肖主动摘帽有志气,让他写个申请书,并叮嘱老肖:“脱贫了政府继续操着你家的心,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
老肖的幸福生活,近在咫尺。
“孩子享受着义务教育补贴,新政策看病报销比例也提高了。今天的好日子,放在过去,俺想都不敢想。你看,村里又修了活动广场,装上了路灯……”老肖现在见人也有话了,脸上皱纹笑成了一朵花。
拨云岭的红火日子
□胡建武
老杨是栾川县拨云岭村的村支书杨来法。他曾经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在部队里锤炼过,说话做事总是带着军人的干练。
印象中,他好像一年四季只有两三身衣服,裹着瘦干的身体。说话时总是带着笑,短髭随着脸颊轻微地抖动,憨厚中藏着精明。我从来没有见他对谁高声讲过话,但他说话在村子里却绝对好使。
老杨今年64岁,上面有个姐姐,也在他家附近住着。老杨父母过世早,是姐姐辛苦把老杨拉扯大,帮他成家立业。他和姐姐的关系最亲。
扶贫工作队进驻拨云岭村,村委评议贫困户。评上贫困户的人家,可以享受诸如危房改造、扶贫搬迁经济补助等政策,一些人向村委申请争当“贫困户”。
公开评议会上,大家都觉得老杨姐姐家肯定能入选。结果会上,老杨第一个反对:“她家还算不上,日子过得去……”愣是把这桩“好事”给搅黄了。
这下可算把姐姐给气坏了。“好你个杨来法,我还是你亲姐吗?从小把你拉扯大,白对你好……”又哭又骂,老杨站也不是坐也不是,红着眼圈出的门。但在村子里依旧硬气地说:“她这会儿想不开,先不管她,过一阵子就好。”
过了两个多月,我又和老杨去他姐姐家。大老远,老人隔着岭头看见我们就喊:“来法,晌午来家吃饭吧?”
我扭头对老杨说:“风波过去啦?”“早过去了。”“咋弄的?”
老杨轻描淡写地说:“我自己掏钱买些米面油,派人送去,说是村里给的,她可高兴。”
杨皓博是栾川县旅工委常驻拨云岭村第一书记,和老杨在工作上非常有默契,带领村民一起脱贫致富。
这两年,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村里大变样,贫困村变成生态旅游村,省、市各级考察团多次专程到村里视察,拨云岭真是“拨开云雾见太阳,摆脱贫困奔小康”。拨云岭村吸引多家精品民宿入驻,请来名厨培训村民,家家做起手擀面,核桃、大樱桃树下种植牡丹,养殖七彩山鸡,昔日的穷山沟变身AAA级乡村旅游景区。省内外的游客纷至沓来,村民们真真切切端上了“旅游碗”,吃上了“生态饭”。
11月20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拨云岭村被命名为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根据老杨本人事迹拍摄的微电影《用军人本色绘就精彩人生》被更多人熟知。谈话中,老杨笑呵呵地说:“当干部以造福百姓为天职,要改变穷山沟,咱得多利用机会为老百姓多办事,办好事。”
老杨还说,接下来他要与全村人一起致力于乡村振兴,让拨云岭村每一户人家的日子都红火起来。
新生活新希望
□冯暄
“你这是典型的腰肌劳损。我给你按摩几次,保证症状明显减轻。”当我慕名走进长垣市樊相镇留连社区“新生盲人按摩推拿中心”时,身穿白大褂,戴着深色墨镜的店主王新明正在紧张地忙碌着,挂在办公室墙上的几面锦旗格外醒目。
“党的政策真是好,加上镇政府的帮扶,俺才成功脱贫。”王新明边忙碌边说,为了鼓励他创业,村里的连书记不但帮助他选址租门面、跑齐所有的开店手续,还不断给他介绍客源。“我虽然是个盲人,但能‘看得见’光明和希望,因为连书记就是俺的眼。”
他口中的连书记名叫连保平,是长垣市政府派驻樊相镇驻村第一书记。
正在按摩的顾客接过话茬:“可不,连书记考虑到俺年纪大了打工不方便,精准帮扶让俺种了几亩胡萝卜。现在胡萝卜丰收了,又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5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