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由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指导,世界文化名城论坛、成都传媒集团、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主办,每日经济新闻承办的0世界文化名城论坛·城市构想大会正式启幕。本次大会采取“线下+线上”的形式,设成都主会场,上海、伦敦线下分会场,以及全球十余个线上分会场。会上,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长、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纯发表了题为《自美因人而彰,城美聚合而生》的主旨演讲。
“无论是城市环境、空间形态还是场所氛围,美学都是城市的一个本质追求。”李纯引用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美不自美,因人而彰”为开篇,指出成都的城市美学在于“最美的人居环境”以及“最美的城市场所氛围”。李纯表示,未来关于成都城市美学的构想或许是“山水林田湖城”和谐统一的未来公园城市,与传统的川西林盘、水田、林宅院的人居之美一脉相承,“这样具有大美城市形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既回应了传统美学又兼具未来城市的美感。”
“作为一名城市空间构建与设计的参与者,我们认为从当下到未来的城市美学,应该包括文化美、生态美、科技美三个维度。”李纯说。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张建摄
文化美:地域文化是构筑城市美学的设计原点
“我们对于城市美不美的第一印象往往来自于建筑的形态,因为建筑体现着地域文化的历史、审美趣味和审美的理想。”她结合其团队多年的建筑设计实践指出,建筑离不开地域的概念,更不能脱离文化的范畴。建筑师需要跳脱专业的视角,去触摸乡土的机理,体味文化的底蕴,回应美学的思考。地域文化不仅是数千年历史的如影随行,更是不同时代对美的自我诠释,“因此,我们致力于将历史与地理的特质融合到现代城市的骨架中,并浸润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近年来,成都在进行城市更新的过程中,逐步梳理出了“八街九坊十景”的城市格局体系,包括宽窄巷子、文殊坊、锦里、华西坝等等,“这些点位实际是来自于城市的历史记忆,与天府文化重要的节点是相重合的。”李纯进一步以宽窄巷子的“宽门窄塔”、钓鱼台精品酒店、文殊坊二期改造以及铁像寺水街二期为例,指出对于地域文化的阐释活化不仅体现在原有城区的更新提升中,也体现在新城城区的场景创造上。
“此外,我们一直秉承着从建筑到生活无创意不美好的概念,希望突破建筑设计的美学边界,使其能够走向生活。我们将建筑中提炼出的美学应用到了文创产品的研发中,开发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5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