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几天,有这样一条微博火了,引起了很多人的转发。
一位博主,去了上海的一家日料店吃饭,翻菜单的时候,看到了这样一份价目表:
在日本平平无奇、可以算是廉价小吃的日式烧鸟,也就是烤鸡肉串,在这家店里,身价翻了好几倍不止。
鸡心、鸡胗、鸡皮、鸡肝、鸡里脊肉,可以卖到50元一串。
而“高贵”的带皮颈肉、鸡翅中、鸡腿肉,则可以卖到元一串。
博主感慨:“为什么这两年国内突然开了这么多家烧鸟店?看看菜单就知道,真的太好赚了!
当一只鸡是一只鸡的时候,它的身价大概-块钱,还是精品土鸡。
当一只鸡被分解成若干串串,这只鸡的身价就翻了10倍不止,比卖全家桶赚多啦!”
这家日料店,甚至高端到连免费的水都不提供。
服务员问博主要喝气泡水还是矿泉水,博主回答要白开水。
结果服务员拧开一瓶矿泉水倒进电热水壶开始烧,而那瓶矿泉水的价格是50元一瓶。
评论区里,很多人被菜单上的价格震撼到了:
“这个价格是一串吗?真的不是一把12串的价格吗?”
有人晒出了自己在京都居酒屋吃的烧鸟拼盘,肉串看上去又大又美味,而且这么一大盘也没有超过元人民币。
有人则称自己在这家店里,花了元吃了个寂寞,服务也一塌糊涂。
02
你会发现,这几年,国内这类人均元左右的“高端日料店”,是越来越受欢迎了。
首先,这类日料店的名字,一般都会带上具有日式风情的生僻字,比如“鮨(yì)”这个字。
椰子我也是特地去查了一下,才知道这个字的读音。在日语里,鮨就是寿司的意思。
而放在店名里,就显得格外高端、大气、上档次。
比如上海的鮨昇,人均元;鮨直辉,人均元;鮨松野,人均元......
其次,食材的名字也要越复杂罕见越好,比如:
和歌山蓝鳍吞拿鱼、佐贺开鲭鱼、北海道海胆胡麻豆腐、威士忌静冈蜜瓜......
对外统一声称:“日本空运过来的,国内根本买不到”。
主厨或店长,背后一定要有故事:
比如在日本留学,课余时间去一家高端omakase店里打工,结果发现料理才是自己的真爱。
在90岁高龄的日本光头老师傅的试炼下,终于成为了店里唯一被认可的中国籍主厨。
为了让国人也品尝到这份“匠人精神”的美味,特意放弃了求学,回国开了这家人均的日料店。
听过这样一个段子:一个在日本学文学的朋友,称自己回国就要当个日料厨师。
别人问他,那岂不是专业不对口了?他回答说,专业很对口。
高端料理,三分靠气氛,七分靠故事,他的专业无缝衔接。
接着,订座要越困难越好,往往要托关系、提前好几个月预定才能排得上号。
有些店还会立下几项堪称严苛到变态的规矩:
不接待新客;必须准时到店,迟到的话错过的餐点不会再补上;
吃到7:45分必须准时买单,因为8:00下一批客人就要来了......
最后,为了彰显出煞有其事的仪式感,还必须现场观看主厨一整套繁琐复杂的表演。
有网友吐槽:被迫坐在吧台前看师傅切生鱼片、卷寿司,距离半米。
讲话总觉得被人听见也就算了,你还得陪师傅聊天。
随便聊聊他的学厨经历也就算了,你还得应付他突然抛出的“这几个海胆是今天早上刚空运来的,只够给你们两位了。”
你吃完一口,要是不故作惊艳且超级夸张地点评几句,感觉都对不起这只小动物的运费。
03
遗憾的是,随着这类画风精致的国内高端日料店,渐渐成为中产、有钱人们的最爱之后,暴雷的情况也频频发生。
比如,前几年开在上海和南京、人均0+的“鮨一”,被日本东京名店“鮨一”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8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