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在画史上常被视为晚清新海派的开山鼻祖,并将金石画派的绘画成就引入了另一个高峰。
开拍国际秋拍即将呈现多幅吴昌硕精品花鸟绘画及书法作品,其中包括吴昌硕十分罕见的“朱竹”题材作品《朱竹墨石图》,另外还有精品写意花卉画《桃实千秋》、《依样》、《缶梅奇石》、《墨荷》、《玉树临风》、《云想衣裳花想容》、《国色天香》等作;而在书法方面则也有篆书、行书等多幅,涉及匾额、对联等多种样式及题材。
吴昌硕,名俊、俊,字仓硕、苍石,别号缶庐、老缶、老苍、苦铁等浙江安吉人。
吴昌硕10余岁即开始学印,得其父亲教导,稍有基础。17岁时太平军渐西,其家乡受灾甚烈,弟妹先后死亡,昌硕独自散失,到处流浪。他曾到安徽、湖北等地,直到21岁始得返家,与父亲重逢。其后在家读书,次年参加应试,举秀才,但无意再进仕途。29岁时离家赴杭州、苏州及上海,初随经学大师俞学古文,后于苏州随书法家杨,到上海后开始结识当地画家,如任伯年、张熊、胡公寿、蒲华、陆恢等。后又结识了不少收藏家,如潘祖荫、吴云、吴大澄等,在他们家中获见不少历代文物、碑帖及书画,因此画艺大进。
《朱竹墨石图》作于年春,是一幅吴昌硕极少所见的“朱竹”题材作品。在以往研究中,仅知上款人为“竹石方伯”,而经过考证此即为苏州总捕同知朱之榛(-),浙江平湖人,字仲蕃,号竹石,《朱竹墨石图》即为吴昌硕特别为朱之榛所作的一幅别号图。
作为海派巨擘的吴昌硕一生中曾作过为数不少的竹图,不过“朱竹”则仍十分罕见。以目前所见吴昌硕存世竹图中,绝大部分仍以墨竹为主。《朱竹墨石图》作为一幅有明确纪年的作品,是年吴昌硕五十四岁,仍在中年,不仅是朱竹,就连墨竹题材相对晚年以后来看仍也不多。《朱竹墨石图》作为吴昌硕中年所绘极少的“朱竹”作品,对理解吴昌硕的颜色使用及中年风格都同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Lot吴昌硕朱竹墨石图
年作
.8×41.7cm约4.3平尺
款识:昔人有以号为图者,于寻常傅神写照中,别开生面,趣事韵事也!然号或可图,若夫天然凑泊,一举而二者毕备,斯尤趣而雅矣。竹石方伯出素绢命绘,因师坡老朱墨石法为公作姓字图,或启下走曰:我公当世伟人,不应以笔墨为戏。合曰:坡老于数百年前早为我公作姓字图矣,余但抚之,恕未工耳!聊博我公一咲,不審我公其可否邪!丁酉暮春之初,安吉吴俊卿。
钤印:安吉、俊卿、吴昌石宜寿昌
此轴《行书十二言对联》楹联为吴昌硕八十三岁时所作。通观之,此联行书纯任自然,一无做作。恰如其晚年时的壮心不已,因而用墨浩然,用笔豪肆,老辣苍劲,力能扛鼎,不斤斤于细部点画的描绘,从而体现出“豪迈、爽利、泼辣”的崇高之美。用笔老笔分披,穷尽变化,形成苍茫高远、立体感极强的笔致。此联内容以渊明三径与扬雄为典故,除了对先贤隐士旷达性情的向往,也有对于玄学的深意理解。此作体现了吴昌硕晚年中对于人生际遇轮回的深层认识,人生的祸福、动静、寒暑、因革,都是相依相互转化的。
Lot吴昌硕行书十二言对联
年作
×34cm×2约5.3平尺(每幅)
释文:三径渊明居晚岁方知爱松菊,一区扬子宅闲身何幸老虫鱼。
款识:丙寅四月维夏,安吉吴昌硕年八十三。
钤印:系臂琅虎魄龙、俊卿之印、仓硕
作为近代画坛的杰出宗师,吴昌硕以其气势磅礴的大写意花卉画,卓著海内外,而深深影响于当世。吴昌硕受徐渭和八大山人影响最大,《桃实千秋》一作整体而言,造型简练质朴,色彩鲜明强烈,画面生机蓬勃、雅俗共赏,在文人雅赏和乡野常见之间的把握恰到好处。此帧虽无署年款,但从绘画与题款的风格看,应是年代前后所作,即吴昌硕70—80岁之间的作品。这时期也是吴昌硕身体强健、气力弥满的一段时期,所作多落笔坚实爽利,墨色简约而精妙,笔墨的熟练已经使得吴画“工夫深处渐天然”,此作已诚然大家手笔。
Lot吴昌硕桃实千秋
×48cm约4.9平尺
款识:1.云舫仁兄属画,于海上去驻随缘室吴昌硕。
2.园有桃,其实寥寥,东方朔,见馋涎飘,何事更向天门跳,老缶又题。
钤印:吴俊之印(白)吴昌石(朱)昌硕(白)老缶(朱)
说明:赵云舫(-),苏州人,常任上海书画研究会驻会务总董,后改名为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担任会董。曾在朵云轩多次举行书画雅集。
吴昌硕此幅《依样》尺幅极长,而且缶老很少见的在金笺纸上作画。本幅中前后、左右、远近画了九颗硕大的葫芦并以淡墨合色将藤蔓肆意缠绕,笔势奔腾。枯润间气韵十分生动自然,也使画面平添几分活泼。葫芦叶由浓淡过渡的墨色大笔泼洒,层次分明。且不勾钩叶脉,显得更为简练。叶片围绕葫芦连成一气。吴昌硕的画善于平衡画面关系,作画时一般用厚宣纸,羊毫笔,行笔很慢,基本上是中锋圆笔,再加上厚宣纸、羊毫笔,所以笔法、画面苍劲浑厚,气象峥嵘。
Lot吴昌硕依样
×48cm约9.5平尺
款识:上垂万年藤,下映三多叶。祝公子孙繁,绵绵胜瓜瓞。阿苍。
钤印:缶(朱)
来源:朵云轩年秋季拍卖会。Lot:
吴昌硕十分着重“重气尚势”,其设色也与众不同,不画色、不染色,而是泼写,色墨相彰,浓墨重彩,淋漓挥洒。吴昌硕晚年以花寄情,兴之所致,随手拈来,挥笔即就,从他的大写意花卉中,我们不难看出其金石书法粗狂深厚、苍劲朴茂的风格融入画中的特征。此作以草篆之法写梅,笔势苍劲老辣,纵横恣肆,不拘成法,如龙凤飞舞。花卉着色淋漓爽快,强烈鲜艳,尽现梅花怒放之美态。
Lot吴昌硕缶梅奇石
年作
×51.5cm约4.8平尺
款识:1.培森姻兄索拟孟皋,庚戌花朝后,俊卿。
2.缶如盆,梅如龙。谁能制之佛法通。书也画也,开拓我心胸。老缶题,时癸亥秋仲年八十。
钤印:吴俊卿印、吴昌石、雄甲辰
来源:佳士得年春拍lot
“谈瀛洲”三字出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首句。《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载:“秦始皇二十八年,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后世屡以蓬莱、方丈、瀛洲代指不可触及之“仙境”,缶翁晚年寓沪后声名日隆,其石鼓文书风之作品尤为海内外所重,世人多以其石鼓书风邀其题匾。缶翁于甲子冬仲日题“谈瀛洲”额,以应请索,转年后的丙寅初春,缶翁又重题“谈瀛”额,二幅应为为同一人请索所题。湖州潜山公园亦悬有吴昌硕题“谈瀛洲”匾额。
Lot吴昌硕篆书“谈瀛洲”额
年作
33×68cm约2.0平尺
款识:海客谈瀛洲,谪仙句也,甲子冬仲吴昌硕八十又一。
钤印:俊卿之印、仓硕
白石六三郎于年首在上海文监师路(今塘沽路)开出了一家名“六三庵”的日式商店,生意兴隆。年他又开设了“六三亭”,以环境幽雅、风味清鲜出名,成为上海著名的日本料理店。年,他在江湾路购得土地坪,建造“六三园”,因园主雅好中国传统艺术,后此处逐步成为了中日民间书画交流之中心,吴昌硕所作书画款中如有“六三园”诸字,必为其得意之作,此幅“六三园和笙伯”,即为吴昌硕与商笙伯唱和之作。
Lot吴昌硕行书六三园和笙伯
年作
.5×46.5cm约6.2平尺
释文:笠外天为窄,盘中谷自斜。瀑烟笼野屋,飘俎哄桃花。石卧斑扪虎,藤交影斗蛇。问谁知我辈,来自古田家。
款识:六三园和笙伯。陶庵先生正之,戊午岁寒,吴昌硕年七十有五。
钤印:俊卿之印、仓硕
说明:“和笙伯”即商笙伯。商笙伯(-),名言志,号安庐,晚年又号安晚庐,嵊州长乐人。清光绪三十二年()任江西省湖口知县,曾为张香涛幕僚。辛亥革命后居沪,专研国画,自称无师承,与吴昌硕过从甚密,其寓所门坊“安庐”二字即为吴昌硕所书。
Lot吴昌硕墨荷
年作
86.5×47cm约3.7平尺
款识:荷花荷叶墨汁涂,雨大不知香有无。频年弄笔作狡狯,买棹日日眠菰芦。天池雪个呼不起,谁真好手谁野狐。画成且自挂粉壁,溪堂晚色同模糊。己酉新秋,安吉吴俊卿。
钤印:俊卿大利、缶老
Lot吴昌硕暗香图
年作
33.5×69cm约2.1平尺
款识:茅亭势揖人,顽石默不语。风吹梅树花,着衣幻作雨。池上鹤梳翎,寒烟白缕缕。乙丑冬杪,吴昌硕年八十二。
钤印:吴俊之印(白)吴昌石(朱)虞中皇(朱)
Lot吴昌硕玉兰临风
年作
×40.5cm约5.3平尺
款识:月中但觉有花香,千朵奇葩混月光。定是瑶台仙子种,织尘不染耐寒霜。庚申仲春之月雨窗,安吉吴昌硕年七十七。
钤印:吴俊(朱)苦铁不朽(白)二耳之听(白)
Lot吴昌硕云想衣裳花想容
年作
×42cm约5.3平尺
款识:云想衣裳花想容。庚申二月,吴昌硕年七十七。
钤印:吴俊之印(白)吴昌石(朱)烟海(朱)
说明:吴昌硕自题木盒。木盒题字:云想衣裳花想容。庚子端阳老缶录青莲句。钤印:吴昌石(朱)
Lot吴昌硕国色天香
设色纸本立轴
×54.5cm约6.2平尺
款识:翠豪夜湿天香露。吴昌硕。
钤印:安吉吴俊昌石(白)吴昌硕壬子岁以字行(白)
Lot吴昌硕散氏盘并信札
年作
21.5×96cm约1.9平尺
21.5×11cm约0.2平尺
23×12cm约0.2平尺
款识:1.玉农老哥大人正讹。癸卯端阳吴俊卿。
2.玉农老哥大人鉴:顷闻杨心伯谢世,身后萧条,其家来乞函致左右,请于同乡中集资为固身之需,弟病(因着凉)不能兴,奈何,奈何。专此敬恳即颂早安,弟俊顿首,即倚枕书。
3.示悉,午前必来陪客,迈儿因徐州巡缉之札到,(钞本奉鉴),趋听长者教诲,今午必赴沪,(非赴饶),现已出门去矣。仓浜之乐何如?羡甚,羡甚。此复玉翁先生,弟俊顿首。
钤印:吴俊之印(白)
说明:许玉农上款。许玉农(民国),浙江湖州人。孝廉。湖州有名富绅,其父许燮人与著名画家费丹旭交善,为其画过肖像。许玉农与吴昌硕一向交善,后吴昌硕游学苏州,许玉农做金坛县令,往来密切,后吴昌硕移居上海,许玉农也弃官于上海经商,吴昌硕常以书画相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