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终评工作正在进行,将于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揭晓。39项入围项目中,不仅有历史、纪念类、自然科技类的展览,还有以“福禄寿喜”为主题的中国吉祥文化特展。
入围展项独特呈现“福禄寿喜”中国吉祥文化
如今的自然博物馆,不仅仅是自然科普的场所,它也在发掘和诠释更多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联的自然现象,跨界表达历史人文色彩。
浙江自然博物馆举办的中国吉祥文化特展,甄选了件具有吉祥意向的自然标本、科学绘画及文物,展品涵盖“动物、植物、文物、人物”中“福禄寿喜”的意向组合,运用谐音、象征、文字等修辞手法,展现出人们对吉祥文化的多样表达。
例如,在鎏金芝鹿纹银盘中观众可以看到“鹿”通“禄”,寓意着俸禄和富贵。灵芝寓意长寿,动植物共同构成了经典的鹿衔灵芝吉祥意象。
大象着地,稳如泰山。大象驮宝瓶组成吉祥图案,寓意着太平有象、物阜民康。
丹顶鹤标本与鹤型烛台交相辉映,通过“松鹤同春”的情景构建,强化了文物中经典图案的吉祥寓意,传达了人们对于健康长寿的向往。
展陈将展品融入情境,文物与标本的并置式陈列,以组团的方式,讲述了三“羊”开泰、“虎虎”生威、“马”上封“猴”、“喜”上“梅”梢、“鸳鸯”壁合等20余个福禄寿喜故事,诠释历史文物和自然标本的当代价值和时代意义。
新技术新设计打造全新观展体验
年度“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入围项目亮点纷呈,在展览设计上,各大博物馆不断创新,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让珍贵文物“活”起来,为观众打造全新的观展体验,更好地了解文物及其文化内涵。
故宫博物院陶瓷馆入围年度“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终评,展品达余件套,反映了中国陶瓷八千年延绵不断的历史,注重沉浸式体验是展陈一大亮点,展柜玻璃采用高性能的低反射玻璃,透光度97%以上,反射率低于1%,无论是近距离欣赏文物,还是给文物拍照,几乎都察觉不到玻璃的存在。
借助众多科技文保设施和数字化的陈展手段,最大限度让文物“活起来”。湖北省博物馆推出的“楚国八百年”“越王勾践剑”特展等展览,以文物组团的展示方式,强调出土文物的关联性,复原考古场景,用模型、多媒体方式增强参与互动,引导观众深入了解楚国发展壮大的历史,体验楚文化的魅力。
坐落于扬州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将考古发掘的大型遗迹和可移动文物组合,打造“实体+虚拟体验”,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展示大运河的历史文化艺术。
科技助力我国文物保护不断取得新成果
新技术也在文物保护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首都博物馆推出的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展,集中展示全国23家文博机构的五十余件套展品,运用图片、动画、视频、模型等,介绍了我国馆藏文物科学认知、保护修复、工艺复原、预防性保护的最新成果,不仅让一些重要文物再现于世,也让观众全面、立体、多维地感受到文保科技的力量,展现文物保护的中国理念与中国实践。
(原标题《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明日揭晓》。编辑徐婷)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