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精品店 >> 精品店资源 >> 正文 >> 正文

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谈十大精品

来源:精品店 时间:2023/3/17
                            

中国文物报记者赵昀

(原标题:《“中国最好的展览就在这里!”——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谈“十大精品”》)

在刚刚过去的“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上,第十八届(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结果如期揭晓。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文物报社主办的这一品牌活动,今年2月8日正式启动,申报项目数量连续两年突破一百。从活动前期准备到揭晓颁奖历时三个多月,评选过程紧张有序,推介结果引人瞩目。在业内外满怀欣喜翘首期盼明年再相约的时候,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笑言:“别急,还没结束!”

年度“十大精品”推介活动,是刘曙光任中国博物馆协会新一届理事长以来全程参与的一届,也是他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这项已经开展了二十多年的工作。谈到这次评选的变化,他首推评审团的“扩容和升级”。为了突出终评评审委员会的广泛性和代表性,今年在15位评委的组成上特别用了心思,根据原定规则层层选取后,这一届评审团里第一次出现了考古学家,还有文化杂志出版人和青少年教育工作者……拓展到了博物馆之外的领域,增添了更多元的审视角度。刘曙光说,今年我们特别强调15位评委是一个集体、要有一个共同的遵循,要妥善处理好政治站位与专业立场的关系,处理好评审规则和项目实际的关系,无论是交流意见还是提出建议,都要出于公心。从投票结果看,刘曙光认为:“今年参评展览的整体水平较高,这是评委公认的,大家的讨论比较充分,意见也比较一致,比如‘精品奖’中5个14票、4个13票、1个12票,说明大家的共识非常高,客观公正!这是值得高度评价和点赞的!”

刘曙光谈的更多的是推介活动设计上的不足。“首先,项目汇报的时间还是不够充分、宽裕;评委们分析、讨论的时间也不够,以至于大家对展览肯定的评价多,而批评意见和改进建议则说得比较少,这是今后应该改进的地方。”另外一点也让刘曙光沉心思考,比如,获得“优胜奖”的杭州市萧山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勇立潮头——跨湖桥文化主题展”,这次未能列入前十名比较可惜,作为一个区县级博物馆,把史前考古成果的展览办得唯美、好看,是很不容易的,这个展览赋予了史前遗存更丰富的表现力,影响力颇大。但同样来自杭州的中国丝绸博物馆的“众望同归——丝绸之路的前世今生”也很优秀,“两个都很好,评委们左右为难,纠结不已……这就引出一个问题,今后我们可不可以增加一些奖项,让类似的遗憾减少一点呢?”

刘曙光认为,本届“十大精品”推介活动最令人欣慰的是做到了将东、中、西部地区,中央级、省级、市级、县级博物馆,历史文化类博物馆、区域综合性博物馆、专题类博物馆等悉数涵盖。例如,作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代表的新疆和田地区博物馆“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和田历史文化陈列”,这次就入选了“精品奖”。曾专程去和田参观这个展览的刘曙光毫不掩饰自己的感慨:“这确实是一个高水平的展览!它引用了大量和田地区考古发现的实物,包括费了很大精力将散失在海外的一些著名出土文物的资料,结合历史文献记载,生动、翔实地告诉今天的和田各族人民两千多年来的历史和环境变迁,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从政治意义、社会效果、策展水平、形式设计等方面,都值得肯定和介绍推广”。刘曙光强调,博物馆陈列展览是有意识形态属性的,所以博物馆人一定要不断提高政治站位,但博物馆是要通过陈列展览这种“语言”来讲政治而不是“空喊”,这应该是博物馆的专业表达特色。

刘曙光曾说,中国博物馆协会新一届理事会将“坚持科学规范管理,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和体系,促进学术研究与馆际交流”。通过这次评审,他有了一些感性认识,更坚定了要修改完善《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办法》的决心。比如,在博协理事投票初选环节之后,是不是可以设立一个由专家执行的审视筛选程序,在查漏补缺后继续进行下一步?是否可以在现有基础上增设一些更符合今天博物馆发展现状和水平的单项奖?刘曙光透露,博协已经组织了专门的工作班子,准备围绕提升博物馆展陈水平开展专题调研。他指出,“十大精品”推介活动举办之初的年,大约是在全国多个博物馆的多个展览中选出10个,如今这个分母已经增至两三万,分子却依然没变,显然不成比例。今后的评选,虽然不能像电影“金鸡奖”“百花奖”那般细致,但起码在大方向上要慢慢再去进一步细化,不能太过粗放。他计划在今年七、八月份追加召开一个学术研讨会,把相关的馆长、策展人召集在一起,比较从容地做一些案例分析。“十大精品不能一颁奖就结束”,刘曙光说,要让后续的研讨会成为所有入围和获奖项目的延伸平台,让大家把在12分钟汇报中未能尽言的、说得不透的地方,作进一步阐释,“正所谓既重展览之美,又重解读之术!让大家在学术研讨会上脱离评奖角度进行充分的探讨,平心静气、温故知新,挖掘各自的不足,以期共同进步。”

为给全国博物馆提升展览、展示水平提供重要参考,中国博协理事会已经同意将“十大精品”的成果集结出版的工作计划,刘曙光正在谋划将今年新的“十大精品”项目加以编辑,在明年面世。目前,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文物报社已经开始编撰“十三五”期间获得“十大精品”的多个展览的合集,值得期待。刘曙光充满信心地说,以上的跟进工作是非常有益的积累。推介评奖、学术研讨、整理出版,这是未来“十大精品”体系不可或缺的三阶段,如此循环形成整套机制,不仅有利于我国博物馆陈列展览水平和能力的整体提升,在开展国际交流的时候,这套完整的“十大精品”体系会全方位告诉世界:中国最好的展览就在这里!

责编:李瑞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