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宁自治县良田镇,位于北盘江畔。因属典型的亚热带低热河谷自然气候区,被人称为贵州的“小三亚”。 从年起,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良田镇开始发展热带精品水果产业。6年后,镇宁自治县北盘江河谷万亩精品水果现代农业生态观光示范园区建成,并成为全为全国品种最全的火龙果资源圃。 随着产业的兴起,贫困人口开始锐减。年,良田镇的贫困发生率从年的47.6%下降至1.83%。
一幅壮美的生态产业富民图 11月14日,立冬后一个难得的艳阳天。 镇宁自治县良田镇坝草村火龙果基地,一条园区三岔路口,一派繁忙景象:村民正将采摘的火龙果用背篼源源不断送到这里,颜色艳丽如一团火球般的火龙果被装筐后,经工作人员称量收集到货车上,一车车运走。 十几个小时后,这些新鲜的火龙果,将依托现代物流和便捷的交通网,被运送到千里之外的浙江、广东、重庆等地,供当地群众选购。
“一听说是来自北盘江边的火龙果,消费者都非常喜欢。”平台公司负责销售的一名工作人员说,良田镇的火龙果主要进入外省的一些超市,因为品质好,常常是供不应求。 良田镇位于北盘江畔,狭长的江水经年缓缓流淌。站在坝草村的一个山头俯瞰,沿岸河谷的山坡上,全是成行成畦的火龙果、白香果、李子、核桃,间或还有一簇簇芭蕉林。这些位于圆形山体上的水果树(藤),纵横交错,远远望去,有的像一枚枚指纹、有的像一个个九宫格,蔚为壮观。它们纵横交错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壮美的生态产业富民图。 事实上,10多年前,良田镇北盘江流域河谷两侧,大多还是杂草和荆棘丛生的荒山。 良田镇共有14个行政村86个自然寨,共有农村户籍人口人,建档立卡人口户人。
年,良田镇的贫困发生率为47.6%。年,贫困发生率已下降至1.83%。 将荒山变良田,并最终绘就了这幅产业富民图,良田镇用了6年时间。 封闭山乡开始谋变 良田镇人大主席韦世友见证并亲历了这一化蛹成蝶的蜕变过程。 年7月,韦世友调任良田镇政法委专职副书记。 “全是小路,到处长着茅草,村民居住的,大多都是土墙和草房。”这是良田镇给韦世友的第一印象。他说,当时,村民主要是以种玉米为主,大多青壮年外出务工。 由于自然条件落后,交通不便,这里当时可谓成了镇宁南片区的一个封闭之地。 改变始于年。这年3月28日,董箐水电站开始建设。 随着建设大军的进入,这一带开始有了人流量。封闭了千百年的山乡,犹如吹进一股春风,改变了村民的思想,大家开始思变。
因建电站被淹没土地的村民得到赔偿后,建起了漂亮的新房,开起了商店。同时,北盘江沿岸秀美的峡谷风光,也吸引了一些游客前往。 大约年起,陆续有村民开始自发试种四月李。三年后,由于口感好,吸引了不少外地老板前往收购。期间,为了鼓励村民大力发展种植,良田镇政府争取项目,为村民每亩地补助元。后来,镇政府又引导村民种植蜂糖李,每亩补助元。 目前为止,良田镇共发展四月李4.6万亩、蜂糖李2.6万亩。 就这样,曾经的荒山和种玉米的土地上,开始有了产业。 种植园区应时而生 良田镇大规模发展种植业,是从年开始的。 这一年11月1日,惠兴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在良田有一个匝道口,良田镇由此进入高速时代。 良田镇属典型的亚热带低热河谷自然气候区,平均海拔米。多年平均气温19.1℃,年降雨量毫米,全年基本无霜。 因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季等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许多人将这一区域称为“小三亚”。 早在高速公路即将开通时,良田镇就开始谋划种植园区的建设。
针对海拔落差大、气候差异大的特点以及不同区域种植特点和历史,最终决定,在亚热带低热河谷气候地带,建立火龙果种植示范区,在海拔米至米的区域建立枇杷种植园区,在陇要、磨蒿高海拔区域建立核桃种植基地。 乐丰村坝坪组的0亩荒山,成了火龙果的试验地。 年,良田镇通过多方宣传,引进了18户种植大户,消化了这0亩荒山,全部种上了火龙果。并对对实施项目的种植户进行补贴,每亩补贴杆子和苗共计元。 第二年,火龙果进入丰产。虽然甜度高、口感好,但销路不畅。后通过政府部门推广、种植大户外出联系销路等方式,良田火龙果终于在省内外打开了销路。
此后,在县委政府的帮助下和在良田镇党委政府的努力下,良田镇又先后引进了半亩方塘公司、牂牁公司、同源公司、卓豪公司等6家进驻园区。 企业入住后,良田镇又发展起了百香果、木瓜、凤梨等产业。其中,共种植百香果3亩。 全国品种最全的火龙果资源圃 为带动公司及种植大户的创业热情,年起,良田镇还先后引进了贵州省农科院果树所、贵州省果蔬站2家科研单位进驻园区,为园区建设提供科技支持和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也就在年,果树所用先后搜集的多份火龙果种质资源,在良田建立了全国首个火龙果资源圃。 通过6年的发展,截止年10月,良田镇火龙果种植面积为1.8万余亩,已成为全国品种最全的火龙果资源圃,全省连片种植面积最大、品质最优的火龙果种植基地,并成功申报“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获得国家农业部认定的“农业部第四批热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
今年,1.8万亩火龙果产量2万公斤,产值9万元。此外,4.6万亩四月李产量万公斤,产值万元;蜂糖李2.6万亩,产量80万公斤,产值4万元,百香果3亩,产量万公斤,产值万元。 “有了产业,就有了希望。”良田镇人大主席韦世友笑着说,仅用工一项,园区一年就需要3万人次,每年的劳务收入达余万元。他说,良田镇的产业起来了,荒山也就变绿了,贫困户的数量也开始锐减。 据统计,年至年,良田镇共脱贫户人,未脱贫户人,贫困发生率从47.6%下降到1.83%。
目前,百香果种植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蜂糖李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
在良田镇,火龙果一年可以采摘六次,目前正在进行采摘的是第五次。再过一周左右,火龙果将进入第六次也就是今年的最后一次采摘。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徐荣锋
编辑徐然
编审施昱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802.html